民生1+1

重磅!“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来了

2022-02-26 15:11:29 来源: 每日商报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而此前,大家关注度较高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长期护理保险”等内容也在《规划》中提及。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相应社会救助范围,予以救助。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地方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

统筹现有的老年人能力、健康、残疾、照护等相关评估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推动评估结果全国范围内互认、各部门按需使用,作为接受养老服务等的依据。研究制定可满足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需要的国家标准,提供统一、规范和可操作的评估工具。推动培育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和规范管理。

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

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清单要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

●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

各地要根据特困老年人规模确定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下限,做好规划建设和保运转等工作。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以下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管理制度,明确老年人入住条件和排序原则。引导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特殊困难老年人、作出特殊贡献的老年人。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加大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各类养老机构完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机制。

●开展助浴助洁和巡访关爱服务

发展老年人助浴服务

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研究制定老年人助浴服务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养老护理员助浴技能培训。支持助浴服务相关产品研发,推广应用经济实用型产品。鼓励助浴机构投保相关保险,提高风险保障程度。

引导助洁服务覆盖更多老年人

支持家政企业开发被褥清洗、收纳整理、消毒除尘等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保洁服务产品。引导物业企业将保洁服务范围由公共区域向老年人家庭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洁服务。

加强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

建立居家养老巡访关爱服务制度,实行普遍巡访和重点巡访相结合,采取电话问候、上门探访等多种形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相结合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身心关爱服务。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鼓励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根据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做实合作机制和内容。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

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支持优抚医院、光荣院转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毗邻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服务衔接。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健全医养结合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完善医养结合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内容。

专家解读

杨建华:浙江省社科院智库首席专家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

Q:《规划》明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基于怎样的考虑?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生育率在持续下降。若干年后,劳动力可能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女性退休年龄一般在55岁,男性在60岁,如果是企业单位则往往更早一些。

杭州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到达退休年龄后的10年,这些“年轻长者”依旧有劳动能力,他们长期积累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可能是青壮年劳动力所无法具备的。如果能更好地发动这批“年轻长者”的技能经验,能缓解国家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同时,很多老人在退休后,依然有劳动意愿。由此,不管是从社会需要,还是个人和家庭需求,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各方面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

Q:首次把“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写入《规划》,释放怎样的信号?

老年人消费市场可达到万亿级别,老龄产业是片经济蓝海。杭州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企业这是机会,也是挑战。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求企业积极研发各类产品,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消费能力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教育、社交等需求。

发展中国特色银发经济,要坚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均等可及的服务和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资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不同组织的作用,推动壮大国内市场。通过建立系统性、整体性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Q: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怎样算“友好”?

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项具体举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新时代的居家养老对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要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2025年,杭州将建成350个“市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创50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市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怎样才算“友好”,老年居民才是“评判官”。(记者 王然)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