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1+1

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 养老产业瞄准“互联网+”

2021-12-10 08:52:22 来源: 北京商报

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三个“最”字,勾勒出我国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结构的基本情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提出一揽子举措。12月9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对此进行解读,其中智能产品的适老化改造占据了重要一席。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拥抱网络和智能终端,但许多老年人在使用手机办业务的时候仍然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回应,工信部将切实解决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纳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清单,专门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开发了“一键呼入”和“爱心通道”等暖心服务。其中“一键呼入”已经累计为7000万老年用户提供服务。

据介绍,工信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另外,工信部开展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已对173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疫情期间,工信部针对老年人应用智能手机使用通信行程卡遇到的问题,也专门组织开发了短信验证行程卡。

老龄化背后要跨越的不只有“数字鸿沟”,如何实施“智慧养老”行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意见》指出,要着力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老年人用得上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探索智慧养老,形成“一对多”模式,让家政、物业、餐饮、物流加入其中,让养老不再是“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共担。

鲸平台智库专家、九如城99康养副总监闵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互联网+养老”有助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是打破需求与供给双方中间那堵墙的利器。通过养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服务派单、便捷的呼叫中心、定位服务、健康监测等功能,实现老人、子女、机构、服务的连接,形成紧密、联动的服务生态圈。

“互联网技术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必然会带给养老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新动力。通过互联网技术,还使得养老产业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互联网+应用的嵌入,可以打破行业壁垒,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无疑将推动养老服务产业更广阔、更健康、持续化的发展。”闵雅说。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互联网+养老服务”是新时代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是充分开发养老服务资源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途径。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互联网+养老服务”系统或平台,能集成各种养老服务资源;二是养老服务提供者、养老产品供应和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方进入平台;三是养老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或标准化及其监管。“成熟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就是一个淘宝式的格局。”孟立联说。

当前,我国正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产品,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鼓励企业设立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

闵雅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与互联网技术对接,并着力解决先进技术与行业有效融合,凸显互联网+养老的实用性、适用性,才能真正推动“互联网+养老”普遍化、大众化、便捷化,迎来养老产业更蓬勃的发展。对于老年人来说,“互联网+养老”的实施让“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成为可能,无论是在家、社区、还是养老院,都可以享受到便捷及时的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的实施也将打破养老服务供给城乡不平衡的问题,让农村养老质量也切实提高。

不过,孟立联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互联网+养老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平台或系统建设落后;二是服务提供方、产品供应方进入系统或平台的数量既少且品种有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监督,放心使用“互联网+养老服务”面临挑战;第三监管也是一个大问题,既难以监管,又没有标准进行监管。相应的,我国要加快“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也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平台建设,其次是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养老服务产品供应,第三是加强监管。(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韦璐)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