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1+1

一罩难求?与NCP赛跑20天:口罩产能或迎拐点

2020-02-11 20:14:45 来源: 时代周报

新型冠状病毒(英文简称“NCP”)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

人们殷切等待疫情拐点的来临,同时也期盼“一罩难求”的局面尽快缓解。

截至2月10日,全国范围内,包括湖北武汉地区,新增确诊病例仍处于波动。但好消息是,疯狂约20天的口罩市场,有望趋于平稳。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表示,截至2月7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87%。

与此同时,有形的手也开始介入。2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口罩等防控物资价格违法行为。

“没有人想到,小小的口罩会成为2020年第一年货。”2月5日,自大年初一开始便义务帮助口罩需求方对接供应商的志愿者言真(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干物流的在卖口罩,干工程的在卖口罩,就连做金融的也在卖口罩,只有做医药的和做医疗器械的说进不到货。”言真用“圈内”流行语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口罩市场之“疯狂”。

“卖假货的、收款不发货的骗子、囤货居奇的中间商,我都见过。”言真义愤填膺道。

口罩市场的疯狂,与疫情发展息息相关。从需求缺口的起点、到抢购高峰,再到有望迎来新增产能的拐点,短短20天时间内,潜流涌动。

巨额需求突袭

一切始于1月20日晚间,钟南山对外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的特点。

“1月21日早上,我一起床,发现夜里口罩卖了很多。”2月3日,淘宝卖家李克(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道。

但李克的淘宝店铺主打母婴等日用百货,口罩只是他平时随手代购的韩国产品。

抢购潮下,其店内口罩很快断货。

即便李克的店铺长期上架售卖从日本、韩国进货的口罩产品,手上也积累了一些当地供应商资源,但在找口罩这件事情上,李克从一开始就感到异常艰难。

截至2月4日,李克店铺内的KF94口罩超过月销2.5万只,目前显示缺货状态。

与此同时,大部分口罩、防护服的生产企业宣布口罩脱销。

1月21日,鱼跃医疗(002223.SZ)在互动平台表示,因疫情影响,公司口罩产品与感控消毒产品的需求量暴增,其中口罩产品处于脱销状态。

27日,上海锦泽诚工业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口罩零库存,“前面的口罩都已发给老客户,现在没库存了。”

市场闻风而动。

据言真自述,大年三十晚上,他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有一线医院说缺口罩和防护服;另外的群里,他又看到有热心人和基金会说想要为一线筹集物资但却缺少渠道;在朋友圈,他又看到有人说有货源。

“我就想将信息集合,方便需求和供应对接。”年初一,言真建了新群,集合原先工作之便,将能联系到的口罩厂资源提供给有需求的人。

令言真感到意外的是,他建立的微信群吸引越来越多的人。

“居然不断地有人找我,不断地有人进群,其中不乏一线医院的采购紧急寻求帮助。”

逐利者蜂拥

疫情暴发之前,国内市场本不缺口罩。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口罩产量达45.4亿只。

1月29日,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天津调研时表示,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

然而,口罩需求爆发期间正值口罩厂春节停产期间。

1月28日,对市内口罩生产、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排摸后,上海市市经信委表示,口罩短缺主要是因为春节放假停产。

“上海市26家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已停产放假,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

全国各地都存在类似情况。1月27日,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由于还在人员组织阶段,尚还未开始生产,“目前正组织人手,由于疫情比较重,大家顾虑还是比较多。”

1月25日,鱼跃医疗董秘陈坚向媒体透露,很多包材公司在1月15日左右放假,目前物料供应非常有限。

“包材、化学合成品、配料、防病毒类的原料急缺,鱼跃医疗已经在努力协调物料,但原料供应并不能满足现在的订单量,没办法持续生产。”陈坚说。

口罩厂停产,需求猛增,“从大年初一起,对口罩的争夺战就已经开始。”言真说道。

据言真观察,1月25日开始,能接触到厂家资源的微商等便嗅到了商机,开始哄抢3M等品牌口罩。

面对有限的口罩资源,中间商有囤货居奇现象。

2月3日,电商公司高管出身的志愿者孟连(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他数次目睹口罩源头货被哄抢的现象。“价值5000万的口罩,10分钟就会被抢光,这中间肯定是有人在借机进行囤货,哄抬价格。”

言真透露,屯口罩的中间商为了牟利,收到多份付款之后,会尽量拉长时间进行比价,最终卖给出价高的买家。

更令言真感到无奈的是,供应商到买家之间的中间商,远不止一个。

言真表示,普通单个医用口罩从源头的几毛钱,通过多手转卖,变成市场上的4元乃至越发往上。

而普通消费者作为多级链条末端,以相对合理价格买到正规口罩“难于上青天”。

与此同时,假货悄然入市。

因为担心一线采购的口罩不合格,言真成立了一个“医疗物资鉴定群”,货源可以发到群内寻求群内医生等专业人员的鉴定。

这段时间,言真发现,群里鉴定出的假货高达80%。

更有甚者,直接“空手套白狼”诈骗。

言真就亲身经历过。“骗子号称厂家直供,收到钱后便三番两次地推脱发货,一会说海关不行,一会说物流不行,将网撒大之后,卷钱跑路。”

此后,为避免类似现象,言真一直向买家强调,需要对上游卖家多加提防,建议采用容易追回货款的银行汇款模式。

然而,在微信裂变式传播之下,买家们还是接连掉入骗局。

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陈志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近期12315举报平台收到的举报中约有45%是反映口罩乱涨价问题,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转给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群众反映的价格方面问题线索,约77%是反映口罩乱涨价问题。

“许多骗局本不难识破,但多数需求方对于口罩的需求非常紧迫,在前线吃紧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辨别清楚。”言真表示道。

“疯狂”将平息

疯狂的“口罩”市场,有望趋于稳定。

各地市场监管局在加强对于假冒伪劣口罩和市场上坐地起价等行为的排查惩处。

2月4日消息,北京破获首起跨省区销售假冒口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假冒3M品牌口罩2.1万余只。

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陈志江表示,凡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生产设备制造、原辅材料企业确实存在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并公开曝光。

国内口罩产能,在持续提升。

相关企业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已争相筹备复工。

1月24日,蓝帆医疗(002382.SZ)在互动平台表示,春节期间,公司部分员工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加班加点连续生产和库存储备充足,维护相关产品价格稳定。

1月26日,原材料生产商欣龙控股(000955.SZ)副总裁谭卫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工厂已返工,目前一天的产量可供生产300万到500万只口罩,“除此之外,每天还可生产约50万到60万套医用防护服。”

“工厂已开工,现在每天最多生产2万只口罩,且每天都是卖空状态。”1月27日,桐城市恒健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同日,仙桃汉克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正在积极组织人员争取早日复工。

为了加产满足市场需求,相关企业繁忙度远胜往昔。

2月4日、5日,时代周报记者拨打了包括上述一线口罩生产企业在内超过20家口罩工厂联系人电话,无一接听电话。

此外,除中石化之外,越来越多原本并不生产口罩的企业,也宣布陆续加入产能。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包括比亚迪、广汽集团、富士康、雅戈尔、柏堡龙、中顺洁柔等多家企业,均在近日宣布“跨界”支援生产口罩。

地方政府也积极鼓励口罩生产。

2月份以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继出台了支持相关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奖励政策、支持相关装备企业扩大生产的奖励政策。其中对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医用口罩等生产企业,为增加产能购置设备,最高奖励可达购置额80%。

2月9日,福建省提出,将通过多措并举、强化激励,支持企业通过扩产、转产、新建等方式,尽快实现全省口罩日产量2000万只、防护服日产量10万件的目标。

尽管如此,截至2月10日,广大民众口罩紧缺的现状仍未得到明显缓解。工信部官微在2月8日表示,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但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批次口罩,可能刚刚上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后续新增产能的加入,大量口罩上市指日可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