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08:18:14 来源: 广西日报
人才是发展创新知识经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深刻指出“要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我区人才集聚总体呈现密度稀少、分布不均、国际化程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要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就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制度型人才开放政策,推动我区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区分建设高学历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认证系统。人才应该分为高学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学历口径聚焦高学历劳动力,高技能口径聚焦高技能劳动力。南宁、桂林的高学历人才的集聚是以高等教育驱动,但我区围绕重大战略部署、重点产业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所需要的往往是技术导向的中间层人才。此类中间层人才未必需要高等学历,但需要丰富的一线经验。我区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区域内的成熟技术,例如汽车制造、有色金属与冶金、石化炼油、食品加工等特定行业,发展出一套高标准的技术认证系统。该认证系统以官(政府)产(企业)学(高校及技术学校)三方合作和协调的标准为依托,突出“产才融合”,可以探索发展为地域嵌入型认证系统,在区内14个市跨市推行。
二是重视引入体制外的科研与教育资源。目前,体制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受到现有制度的约束,有效地发挥技术供应及人才供应的职能还存在不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找其他的“源头活水”。我区要充分利用毗邻港澳、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争取引进港澳台及海外的科教资源,在小范围内创新科教体制,突破现有制度对人才、设备材料、资金、数据信息等科研要素的束缚,构建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与此同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企业从内部设立科研机构,提升科研转化对接市场需求的效率,形成对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支撑。
三是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瞄准东南亚国家青年生源,链接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与文莱等国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的院校,深化与海外大学合作模式,对接先进规则和人才管理模式,建立与海外的大学教研和教育资历互联互通,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库。
四是持续创新合作模式优化配套政策。探索采取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的方式,以及建立有政府、行业协会商会、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等代表共同参与的发展咨询委员会,将不同利益方集聚在一起,积极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配套政策更多关注家庭周期需求差异。从家庭周期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看,这个中间层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多数是处在家里有幼童或未成年子女的阶段,他们最需要的协助是解决双职家庭幼儿照顾和子女入学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更优化人才的家庭配套政策,尤其是针对家里有在学儿童的中青年人才家庭,实施更具弹性和高效的子女协同政策。(邬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