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4 09:03:20 来源: 湖北日报
焊接声在耳边滋滋作响,焊丝和板件的连接处发出刺眼的光,透过焊接面罩看去,焊丝化为熔池,彩色的“池水”波纹荡漾……5月中旬,在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最年轻的技能带头人罗贤的指导下,武汉市交通学校二年级学生赵远亮体验到焊接过程中的美妙感受。
这其实该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课后交流的一环。
将看似无聊的焊接工作幻化成美丽的影像,并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体验工作本身的快乐,罗贤称这种状态为“心流”。如何持续创造“心流”,罗贤向学子们分享了他的秘诀:坚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教学实训室是天然“育人堂”
“工匠进校园”是武汉市交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内容之一。技能学习所要求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天然契合,教学场和实训室因此成为天然的“育人堂”。
训练苦不苦?累不累?听到这个问题,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真的挺累的。特别是在比赛选拔训练期间,常常从早上7点练到晚上10点,面对因为疲累的抱怨,老师们都很坚定:要做工匠,就要坚持。
全国优秀焊工、湖北省焊接状元吴新华从教十多年,带出了40多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在入学前,很多都是家里的“娇宝宝”。
实训楼内,学生们三五成群围在设备旁边自我加练是常态,到了夏季,实训室要求通风,不能开空调,不出一个小时,学生老师都汗流浃背,这是职业训练必须要吃的苦,技术只能在一次次训练的“笨功夫”中,得到打磨。
“我看着他们从小男孩长成了小男子汉。”吴新华回忆,一开始学生训练不达标,说了他们几句,孩子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训练了一个月后,学生察觉不到位,都会自觉加练,训练过程自然而然就塑造了孩子们爱岗敬业、勇敢坚毅、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
兼顾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
中华职业教育社主要创始人、爱国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曾提出,职业教育是人格教育而非“器械的教育”,要培养的是良善的公民,而非“改良的艺徒”。
武汉市交通学校党委书记黄贤文解读: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同时兼顾,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学校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融入“做中学、学中做”的育人全过程,通过劳模大讲堂、思政周周讲、校园艺术节、送技能进社区、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感,提升社会责任感。
课堂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汪勇,全国技术能手罗贤,黄冈市劳动模范李明攀等纷纷走进学校,向学子们讲述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的人生故事;艺术节上,在思政课老师的指导下,学子收集资料、走上讲台,将党史故事讲述给同学和老师们听;社区中,党员同志积极相应号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难纾困、温暖邻里……实实在在的作为让学子们深受感召。
学生石旋家境贫寒,成长路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与关爱,2019年12月加入了武汉市文明志愿服务总队,在2号线循礼门地铁站、7号线建安地铁站担任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服务市民,获得2021年度“洪山好人”称号,“我不仅能把技能练好,还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及时回馈社会!”(记者 张歆 通讯员 喻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