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05:54:42 来源: 腾讯网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的各种考试时间都视疫情严重程度予以相应改动,而就全国最重要的考试高考来说一直以来都固定在6月的7、8日这两天举行,但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今年的上海高考也因为疫情严重刚刚决定延期,这件事也备受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其实古代的高考也有因某些不可抗因素甚至人为因素而推迟举行的情况。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只有通过乡试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成功则可以进入殿试,是个升级打怪的过程。这一考试制度形成于唐代,当时是每年举行一次。
作为为国家选拔英才的首要方式,政府高度重视科考,即使在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情况下,政府也最大程度地保障着科举考试的如期举行,比如在朝代迅速更换、政局非常混乱的五代十国,除了后梁因考虑考生学业不精、后晋因官职容量已满等原因而延期两三年举办外,其他情况下都一如既往地按每年一考举行,甚至在南唐即将灭亡、国都金陵被宋军包围的情况下仍然在坚持考试的正常举行。
宋代刚开始时也和唐五代一样是一年举行一次科考,但后边由于战争、皇帝身体状况、考试规模太大需要调度等情况而推迟了好多次。
由于考试间隔太长而且没有规律,给考生们备考应试都带来了许多不便,“中下之士往往废学数年,才学之士不幸有故,一不应诏,沉沦十数年,或累举留滞,遂至困穷,老且死者甚众”。而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主考官欧阳修对科考的革新又让很多原本只要能背好课本就能过关的考生名落孙山,这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抱怨。于是进京赶考的六七千考生们聚众闹事,将主考官欧阳修围堵在路上对其进行诋毁谩骂,还有人写祭文扔到欧阳修家中诅咒欧阳修。
因此大臣们建议每隔一年举行一次科考,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时又觉得这个考试频率有点高,对偏远地区进京赶考的考生们来说不太友好,于是最终确定为三年一考,并从此成为固定模式一直稳定地延续至清末科举制度终结。
不过,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尽管绝大多数科举考试都严格地遵守固定的时间开考,但有时候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战乱、灾难等不可抗拒因素也可能会停考或者延考、补考。
比如,明朝正德十五年由于皇帝不在京城而无法举办殿试,只得推迟,结果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回京却又突然驾崩了,要给皇帝治丧,再加上正德皇帝没有子嗣,还要寻找适合的皇位继承人,朝廷没时间顾及科举考试只好推迟到新帝登基后,可苦了那些劳于备考的学子们。
再如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由于原来的考试时间是固定的八月,结果当年八月份的时候天气异常炎热,致使京城内外有零散传染性病例出现,为防瘟疫爆发,朝廷将考试延期至九月举行。
科举考试非常重要,因此不到类似上述这些万不得已的情况,一般不会更改法定的时间,绝大多数科次也如期开考。不过,也出现过一些有趣的情况。比如,宋仁宗时期,前往京城赴考的苏轼弟弟苏辄生病了,由于苏轼苏辙弟兄二人学富五车、年少成名,所有人都对他俩报以厚望,如果因为苏辙生病没有参加考试的话只能等三年后再考,这对朝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人才损失。
于是当朝宰相韩琦提议今年科考延期,等苏辙病好了再进行,“今岁召制科,诸士为苏轼、苏辙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欲展限以俟。”苏轼苏辙不参加的高考,那就是无意义的高考,于是在大家的商议下果然延期考试了,这就是学霸的力量!后来苏轼兄弟都高中皇榜,宋仁宗开心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相矣”。
其实,除了苏辙生病,宋仁宗同意延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的考试日期在还很炎热的八月,这一年京城开封就遭遇了罕见的酷热天气,考虑到考生们的考试环境和身体状况,朝廷才延期举行科考的,而且这之后宋朝的科考也一律改到了九月份。像我国从2003年起将原本七月举行的高考更改到六月,也是出于为考生着想的改变,是人性化的改革。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的高考作为选择人才的全国性的、权威的重大事件,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政府都在竭尽所能地从各个方面进行平衡和安排,如果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也是要经过反复斟酌才决定是否延期的。这次上海高考延期的举行正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高考的重视,也相信一定会安排得妥妥帖帖。考生们要做的就是好好配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加油冲刺吧。
预祝全国的考生们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