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7 09:55:27 来源: 腾讯网
“我妈为了我,放弃了国际学校教师的高薪工作”;“因为我工作突遭变故,孩子被我连累成了失学儿童”;“我妈曾经是我班主任,那时我没有朋友,同学对我只有假惺惺的客气和利用”........2022年,多项权威调查显示,教师子女普遍比同龄孩子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危机的青少年中,父母职业为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高居榜首。严格的家庭氛围、不容喘息的权威、教师子女在学校的尴尬处境,都不容忽视。5月8日“母亲节”到来之际,多位教师和他们的子女说出真心话。
01
班主任的儿子永远没朋友
“我妈当年是我班主任。别人家孩子去学校可以逃离父母唠叨,我去学校就是被监视,被与别人家孩子比较,被当出气筒!”90后北京白领王刚吐槽,自己小学时代性格孤僻,只因自己是班主任的孩子而长期遭受孤立、猜忌,甚至利用。
“记得那年,班里很多同学新年时相互交换贺卡,唯独没人送我。因为,我妈,也是班主任,她根据校规禁止同学带贺卡、零食、玩具到班里。”随后,几个同学夹带在书本里的贺卡被收缴,大家一致怀疑是王刚向妈妈“告密”,王刚百口莫辩,却因此遭到“群众”孤立。
王刚回忆,同学们对他表面客气,却从不把他当朋友看待。同学生日聚合,他是那个永远不被邀请的人。然而,突然对他殷勤的同学,总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王刚记得,隔壁班有个“学渣”频繁向他示好,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对方求他“江湖救急”。要求王刚潜入老师办公室,把被他妈妈当堂收缴的仿真枪偷回来。“我趁着教师中午去食堂打饭,溜到我妈办公桌底下,什么也没找到,却被我妈逮个正着,后果可想而知。”
那些年,王刚记不清他的“特殊身份”被利用过多少次。偷帮同学改卷纸、抄答案,惹怒了母亲,同时失去了“朋友”,童年记忆不堪回首。
如今,和母亲一样,王刚的新婚妻子也是一名小学老师。王刚极力坚持,即便将来有了孩子,也绝对不会让孩子和妈妈在同一所学校。他希望孩子彻底远离“老师的孩子”这个尴尬的标签。
02
为孩子放弃国际学校去创业
“我永远忘不了当年办英国签证时看到家庭年收入证明时的尴尬”。身为老师的孩子,95后海归白领刘佳五味杂陈。
刘佳说,那是高一暑假,想去牛津游学,一个月7万6。“我不明白为什么爸妈嫌贵,国际学校一年学费也要10多万,班上同学家庭年收入过百万的不在少数”。然而,现实却让刘佳震惊:18万,那是一个勉强支付学费的数字,家里全部收入都用于她的教育。
刘佳从小就不是那种在应试教育里如鱼得水的女孩,但英语成绩优秀,完全归功于家里熏陶。妈妈是英语专业出身,曾在广东一所国际学校任教。2000年,刘佳随妈妈到广东念小学,由于对陌生环境,她极度不适应。“有时感觉妈妈悄悄经过教室,在窗边探头,我便放声大哭。”一年后,妈妈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陪刘佳回到家乡。
妈妈为了让刘佳适应初中英语学习,邀三五好友的小孩来家里开英语班,大家一起学习。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孩子越来越多。渐渐地,教室从客厅搬到车库,又搬到写字楼。两年后,刘佳妈妈的英语培训机构正式成立。
刘佳回忆,那些年尽管妈妈的英语培训越办越好,但“收入证明”一事后,她越发节俭,曾经用1000块度过一整个学期。如今,刘佳从英国顺利完成学业,回国工作。
今年年初,妈妈告知刘佳,她的培训班要关门了。“双减”风暴中,刘佳曾帮忙打扫、搬桌椅、辅导小朋友的校区如今贴上了“旺铺招租”。而妈妈回到了三尺讲台,依旧风风火火忙碌着。
03
被失业老师“连累”成失学儿童
“我不怕辞职,哪里都缺老师,但连累了儿子,他因为我,可能暂时没学上,心里很难受!”五一假期结束,37岁的北京某私立学校教师王静对着家里的电脑摄像头给学生线上授课。这将是她陪伴大家的最后一个学期。
自从开学,她的学科带头人职务被撤销、工资被降40%,额外增加课时,诸多“变数”在她看来都是校方“全盘清洗”、“大换血”的“组合拳”,意在逼迫工龄超过7年,35岁以上的老师辞职。取而代之的是工资不及他们一半,二本、大专学历的95后毕业生。从去年到今年,双减、民促法、学校资质风波、高层换人、老师离职潮令王静应接不暇。
“当年我离开海淀公立小学,后来又离开大型知名国际学校,来到这所规模不大的国际化学校,主要是为了儿子能享受自由新颖的教育,离家不到五公里的生活。”7年前,王静带着三岁的儿子加盟了这所学校。工资待遇和之前在大型国际学校相当,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路享受不到半价的优惠学费。她只带一个班级,一共10几个孩子。“神仙日子”转眼七年,孩子如今小学四年级。
这段日子,王静先后目睹多位“资深老师”被辞退或降薪。她内心忐忑不安,但为了儿子能顺利读完小学,她煎熬着默许了降薪,又忍受撤职、加课。然而,“五一”前,校方通知她下学期不再聘用她。
“我被辞退,不可能把儿子继续留在这上学。”孩子转学去公立,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尽快找“下家”,试用一过就带孩子来上学?如果单独送孩子去其他私立学校,不享受教师子女优惠,学费根本承受不起。此刻,王静比“海淀家长”纠结百倍。
“我们在家办学校好吗?只教我一个人,这样不用交学费,我也不用转学,妈妈也不会没工作。”一边倾听儿子的奇思妙想,王静一边把简历发给答应帮她做某学校“内推”的老同学。
留言板
杭州 杨丽 (高中国际部老师)
从前以为回故乡任教、结婚生子,家人能得到我更好的照顾。如今看来,每天在学校996的工作节奏,不但无法陪伴孩子,照顾父母,反而成了孩子理解我,陪伴我,父母帮我照顾家。在教师和母亲两个角色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北京 吴娟(私立小学英语老师)
女教师群体越来越不适合结婚生子,只适合无牵无挂一心工作的单身人士。我34岁,依旧单身,即便将来结婚,也不打算要孩子。教师职业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样自己的孩子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上海 林茹 (原某国际学校人文老师)
我发现有孩子的女老师顾虑特别多,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甚至比其他家长更焦虑。前几年我在学校干得不爽,期末就裸辞了。但那些为了自己孩子享受学费优惠,或为了和孩子在一个学校的女老师只能委曲求全,只要学校不开除她,一切不开心都得忍着。
作者 | 敖竹梅、多多
排版 | 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