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05:34:59 来源: 腾讯网
【异史氏曰】前几天一位名气很大专家谈到这样一个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必须认识到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到的记忆,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检索一下就可以得到,能认识就行了。实在不敢苟同。
我觉得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这个图,已经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从学习的角度看,绝大多数人是处于认知、理解、应用层面的,可以进入创造层面的恐怕是绝对少数;就个体而言情况大致也是如此。之所以是三角形,就是告诉人们,记忆、理解是基础。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教学首要任务是要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没记住,如何理解,理解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强化记忆。没记住什么叫比喻、比喻有什么用,如何去辨别比喻,又如何理解为什么在这里用这个比喻?
我同不少中小学教师说过,别听那些教育专家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忽悠,没有知识何来能力?互联网时代,不少专家又说,知识是不需要记忆的,网上随手可得……请问,中小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如何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知识不是用来记忆的对一些研究者来说是有道理的,对中小学生绝不适用,拜托不要误导中小学教师,更不要误导中小学生。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丹尼尔·卡尼曼说:“记忆能记录我们一生中习得的技能,因而也会自主产生解决方法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比如绕过路上的一块大石头走,避免让顾客挑出错误)。技能的习得要求有固定的环境、练习的机会,以及对自己想法和做法快速且明确的反馈。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就能掌握技能了,且此后快速闪现在大脑中的直觉性判断和选择都会是正确的。这些都是系统1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是快速且自主发生的。有技能的行为是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其实,当我们理解了何为专家时,对这些专家的片面之词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专家关注的只是他们所研究的那个领域,甚至只是那个领域中极小的一部分,于是在他们那里,他们所说的一定是正确的。作为普陀大众我们的不理解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质疑须要有理有据,那就要多读几本书,而且不能居于一隅,教育的许多道理原本就是来于其他领域的,因为我们的不知道,就难免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