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19:52:24 来源: 腾讯网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恭敬心用《弟子规》是怎么培养的呢?“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是不是我们孩子现在缺乏的?路上遇见长辈,“叔叔好”、“大爷好”、“大爷吃了吗”打个招呼基本能看到。“长无言,退恭立”,这就不容易了。除非性格内向的孩子,打完招呼不吱声了,这是碰巧,愿意说话的孩子,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完了,等长辈想再说时,他走了。要说先听听长者、老人要说什么,然后再发表你的意见,办不到。而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逐渐改善这种情况。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穿衣、戴帽,这块儿我也是这几年才意识到。原来在学校,夏天我上身黑的,裤子黑的,再穿个黑鞋,人家看到,“你不热啊?”穿衣戴帽,那可不光是你个人的事,一要尊重自己,二要树立良好形象示人,这是尊重他人。你穿着黑衣服、黑裤子,看着的那个人都热,他难受啊。当然,个人有个人的爱好,这个问题还是不大的。最严重的是大庭广众之下赤背。你凉快吗?不凉快。别人舒服吗?不舒服。你不尊重自己,也得尊重别人嘛。“袜与履,俱紧切”,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凉鞋不当凉鞋穿,当拖鞋穿。这个变化就反映出一个人思想的变化,懒散啊。可能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通过这种懒散缓释一下压力。但是你的形象因此就受到破坏了,穿着拖鞋,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那是不尊重他人。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我们要多多赞美别人的好处,这个才是“赏识教育”。当面去表扬一个孩子,他会非常高兴,因为孩子的心毕竟是比较纯正的。如果你再通过一个别的渠道去表扬他,比如跟A同学谈话的时候,顺带再表扬下B同学,B同学早晚会知道的,因为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和老师之间的联系要密切。他知道你在背后表扬他,他能记你一辈子。所以人前需要表扬,人后也需要表扬。这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也很重要,成年人毕竟被社会污染了这么多年,或者说我们比较世故一点儿,你当面赞美谁的时候,但凡有一点儿智商的人,都不会太把它当回事儿,觉得仅仅是个恭维的话。但是在人后表扬的时候,人们就很在意:“啊,他对我原来是这个印象。”所以“道人善”,人前要做,人后也要做,尤其人后要做,一来他是真善,另外也表现出说话的这两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我们如果真这样做了,我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能不提高吗?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不要说别人的不好。比较正常的成年人,一般都不这么做。平时闲唠,问“你们单位某某怎么样啊”,如果说“还行吧”,我估计这个人就不太好。如果“还行吧”后面能举出一些事例,那这个人可能比较正常。举事例举个没完,那可能真的挺好。问“你们单位某某怎么样”,谁也不会把“罪状”罗列一大堆。这个现象,或者是我们的道德素质真的提高了,不“扬人恶”了,或者是我们比较世故了,谁也不说真话了。我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记住一句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个人本来就不太好,你再痛恨他,一点儿遮拦没有,你不自找麻烦吗?麻烦有多大,就看这个人能耐有多大了,大则乱国啊。他实在没啥能耐,找个人收拾你不行吗?所以我们学习《弟子规》之后,发现人家有恶,我们可以劝告他,以去引导他,但绝对不能把他痛恨起来没完。
《弟子规》也告诉我们,“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使他改正。如果你不去批评指正的话,倒是你的不对。朋友有善了要扬,有恶了要去劝,不劝是我们的过错。有了这些态度,再去跟他人共事,你与其他人的合作能力能不高吗?你的情商能不高吗?有这么句话,“尊重自己,将获得自我;尊重长者,将获得品格;尊重朋友,将获得友情;尊重兄弟,将获得快乐;尊重领导,将获得机会;尊重同事,将获得合作。”“尊重领导,将获得机会”,你尊重领导,在水平都一样的前提下,当然机会给你了。有了自我,有了品格,有了友情,有了快乐,有了机会,还有合作,你想不成功都不行。
《弟子规》是学习方法指导的总汇。有的人不总强调学习《弟子规》耽误时间吗?我要从两方面来证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一个方面,我们学习《弟子规》,如果非得说耽误时间的话,也就仅仅是在当初背诵的时候,用了大段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我们是在学吗?我们是在做啊。孝敬父母,就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招呼你,你应答得快一点儿。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恭敬点儿听着,别在那儿倒发脾气。《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去做,生活中的事儿是随时随地可以去做的,它不耽误时间。
另一个方面,《弟子规》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去做人,也教我们如何去做学问。你把它的精神要义理解了,不就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吗?《弟子规》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眼口”,比如我们背东西要心到,你别心不在焉啊。心到,眼睛看着,嘴再念着,这样学习能更快一些。但是你看我们的孩子,心肯定不到,眼睛能看着,口呢,有时候会念,手基本不动,尤其是在学外语的时候。“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是我们孩子现在最欠缺的,尤其对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这一条非常重要。课外辅导的资料,买了一本又一本,但每一本都做前面十来页,完了再下一本;计划做了一大堆,好高骛远,但是又落实不了。这样成绩能提高吗?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现在我们的孩子考试失利了,痛哭流涕啊,给自已定好学习计划,做得可好了,恨不得十天就能到前多少名,挺好,挺高兴。但是真正落实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明天,赶趟儿”,等过了明天,该考试了。考不好怎么办?重新制订计划。真的都是这样,包括我们成年人也是。像《弟子规》所说的,我们制订计划的时候,不妨多给自己些时间,宽泛一点儿,宽松一点儿,然后在落实的时候,多用点儿功。工夫到了,自然而然问题就解决了。而事实上,我们正好相反,做计划做得非常紧,落实的时候不认真,或者根本就不落实。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读书要做笔记呀。但现在的孩子读书几乎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一点我们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老师把所有的东西都包办了,“这部分应该记到第几页,将来考试能用上”,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能记下来已经不错了。“就人问,求确义”,照期说,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学习方法。但是现在我们老师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太近了,老师是父母,老师是朋友、兄弟,以至于学生跟老师之间都没有界限了。“兄弟”嘛,有问题问问“兄弟”、问问“大哥”,很方便,孩子们把问问题不当回事了,张嘴就问。从师德尊严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没有必要总强调老师高人多少,但是就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这未必是好事。能找到人问就很好了,哪能张嘴就问啊,你有思考吗?有时候老师讲课的时候,讲着讲着,“老师,这个事儿怎么办?”其实用不了十秒钟,你马上就讲到了。他根本连思考都没有,有问题马上就问。所以说,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也在琢磨,“就人问”就是找到人去问,并不是说随时随地问,一点儿不思考。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现在各种连环画、卡通书充斥着整个市场,学校力不能及,管不了。更有甚者,在学校门口不超过百米范围内,有个老头推着一车书,早上学生来的时候他也上班,学生进完学校他也下班了。很明显,就冲学生来的嘛。怎么处理?这不是学校能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来协助解决。
所以说,《弟子规》是学习方法指导的总汇,如果把这些学习方法落实了,对我们的学习是没有影响的,而且能促进我们的学习。
这样分析后,统一了我们的老师的意见,使他们感觉到《弟子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有一些账也不能像我们以前那么去算。在家长这方面,他们希望这样去做,孝敬父母是好事,但最担心的也是学习这块儿。通过我们老师的说服,家长也认可了,情绪基本上平息了,统一了思想。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
重
磅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