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05:42:30 来源: 腾讯网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犹如崇尚美德一样;而且很多人认为 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 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二是 没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 社会进步。但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 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 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 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
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每天给作业、考试、纪律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红花,定期评比谁得小红 花多,多的人受表扬,少的人挨批评。老师还要把这些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 给每个家长,这又大大地激起了大家的攀比心。而他的儿子总是得小红花太少, 弄得他在别的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就经常批评儿子。结果最近老师找他告状, 说他儿子居然偷同学的小红花,还数次向老师打别的同学的小报告,尤其是得小红花数比他多的同学,明显嫉妒这些同学。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评价却一会儿把他抬到天上,一会儿把他贬到地下。 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的内心能不乱吗?他的道德能不被损坏吗?有的孩子学 会了表演,有的自我认知被搞乱,有的变得满不在乎...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 没有机会发展诚实、友善和宽容,成年后,如何能要求他具有合作的品行? 没有合作能力的人,竞争力又有几何呢?这些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我去韩国打过工,中国人在韩国从不团结,就为了个人的利益,可到最后呢?不团结,挣的钱被压得越来越低,如果团结一致对外,工资低了,咱就不干,工资会变得那么低吗?
这便是儿时竞争的典范,什么时候都争,不合作,不团结,不累吗?还挣不到钱!
在韩国坐地铁时,韩国人下地铁都会有秩序地在地铁右侧排队做扶梯,着急地在扶梯左侧快速通过;国人呢,下地铁一窝蜂将扶梯堵地密不透风,着急有事都过不去,就气死你!两张照片对比还真没法比啊。
也许都是儿时的竞争惯了,什么时候都在争,连基本的国人合作都不知道,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