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一位小学老师的真心话:最不愿教的就是《咏鹅》,课上得太恼火了

2022-04-23 21:47:26 来源: 腾讯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诗词给了中国人一份发自内心的自信。

老外们或许永远理解不了,中国人在中秋节,念着“但愿人长久”时的万千思绪;老外们也永远理解不了,中国人在恋爱时,念着“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的缱绻爱意。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要把古典诗词传承下去。

然而,在这传承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一些“烦心事”。近日,笔者特意跟几位小学老师聊了一下咱们小学的古典诗词教学。我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你们说,平时哪首诗让你们觉得最难教?”

我本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是一些小学高年级的、相对难度较高的作品。结果,好几位老师都跟我提到了一首小学一年级的作品:《咏鹅》。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大家都知道,此诗的作者名叫骆宾王,是他在7岁时所作。因为入选小学课本多年,这首诗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名气之大恐怕只有《悯农》可与之相比了。

在我细细地追问下,一位姓杨的告诉我:“不骗你,我最不愿教的就是《咏鹅》,课上得太恼火了!”

为何她会这么说?原因只有一个:她很难让孩子们认同这首诗写得好。

网络的发展,让这一代孩子跟70后、80后完全不一样,他们生活在一个很容易接触到“网络文字”的时代。与《咏鹅》相比,孩子们似乎更喜欢这些所谓的网络“古风名句”,比如:“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待到繁华落尽,便是似水流年”,等等。

特别是某些古风电视剧、动漫作品的流行,更是带火了不少这种名句。与它们相比,课本上的《咏鹅》似乎魅力大减。就算孩子们愿意在老师的“逼迫”下,背诵它们,但显然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刚刚接触古典文化时,就不觉得它很优美,那未来我们很难让他们摆脱这一“成见”。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

是《咏鹅》不够好吗?显然不是!这首诗有1000多年的历史,出自“初唐四杰”之手,没有人能否定它的价值。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问了一位一年级孩子的想法,他说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之前看了一个名叫《庆余年》的电视剧,我就觉得那里面提到的那些诗就很好!”我这才回想起来:是的,在这部剧提到了杜甫的《登高》、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将进酒》等,这些作品确实获得了小学生们的认同!

这样看来,原因难道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锄禾日当午”这些作品太过简单,应该让小学生去读一些更有深度的作品?

其实,现在不少家长已经在这么做了。比如近些年来,注解版《诗经》非常风靡,很多家长认为:这种难度的作品,才是真正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汉语之美的。像《咏鹅》这样的,幼儿园就学过了,孩子们早就提不起兴趣了。

虽然比较犀利,但这确实是大实话。

对于这些观点,笔者个人的态度是:这一代孩子,或许真的不一样了,但我相信古典诗词之美是他们需要去感受的。至于到底该让他们从哪些作品“启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希望教育学家们能多一些关注。对此事,您怎么看?欢迎讨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