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公参民转公?师资力量减弱?现在的公参民学校还值得去摇号吗?……

2022-04-23 15:53:17 来源: 腾讯网

近日有不少家长咨询关于武汉公参民转公的具体事宜和后续影响,那么在此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资讯分享给大家哦~

1

转公之后是对口?

还是多校划片,每个区一样吗?

结合目前收到的消息,近期(2022届、2023届)可能性最大是:学校转公,但是招生方式沿用去年方式,即针对全区进行摇号。其次是多校划片(不包括全区摇号,全区摇号实际上也是一种多校划片)。最后是单校划片。

因为,无论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首先就是要确定片区范围,确定的过程也是取舍的过程,很难短期内让大部分家长满意,其次就是各区公参民学校数量不均,特别是江岸区有3所,要划片的范围和难度更大。而针对全区进行摇号,一是相对更公平,二是去年已落实,无论是经验还是家长接受度方面都更具操作性。

2

师资力量会减弱吗?

会有波动。

1、转为公办之后,没有编制的老师要逐步退出。

根据政策: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派出的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2021.08《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具体到实际,武汉公参民学校最多可能有70%的老师要退出。(2014年武汉公参民学校:公办教师不得超30%公参民学校里的公办教师所占比例不得超过30%。)也就是说,有编制的老师可以继续在学校执教,没有编制的老师,要么取得编制,要么以代课的形式继续教学,要么另谋出路。

当然,对于这些公参民学校的老生(初二初三)基本上不用担心,带班的师资基本上会带到毕业,因为政策已经明确是“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此外,前文提到的2014年武汉公参民公办教师的退出也是从起始年级起逐年减少。另外据家长反馈,去年由公参民转为公办的一初慧泉老生师资基本没有特别大的波动。

2、与师资变化相比,我认为更要考虑的是教师收入机制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1年开始,武汉公参民学校的编制老师工资收入不再由财政拨款,改为学校发放,收入水平主要和教学成果挂钩,这种体系下,老师更有教学上的主动性。

以2021年为例,每个公参民学生每年学费大概在1.4w左右,1000个入学名额,学费1年有1400w,这样一笔钱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学校老师的工资与福利。

转为公办之后,教师工资主要由财政负担,与教学成果脱钩。能否调动编制老师的能动性可能要打个“?”。

3

转公之后的师资如何分配?

前面已经回答了无编制教师的流向。去年一初金雅有编制的教师,我们这边收到的反馈是,有一些向一初学苑和一初东。这种流动对区内其他公办来说是利好的。同时,公参民里面没有编制的教师,这几年应该会逐步退出,许多民办会趁着机会,招揽一波师资。

4

还摇号吗?

转公办后,公办的摇号基数是不是也同步扩大?

招生方式前文有答。招生人数近期预计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1、武汉11所公参民的招生总数=武汉的公办人数的缺额。

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此前纷纷出台,民办学生人数不超过总学生人数的5%(有的补充要求:各个区不超过15%),虽然武汉在去年年底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区域内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控制在15%以内”,但这也和其他地区的5%不冲突,大胆预测武汉总体还是控制民办学生人数在总数的5%。

算个数:2021秋季,武汉市35所民办学校预计招生1.74万人。如果按照“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来算,武汉民办新生将将减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6100个招生名额,这个数量基本和武汉11所公参民学校招收新生5927人接近。所以武汉11所公参民转公后,人数刚好和要求达标。

2、一个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师资配备、校舍容积等硬件相关。

武汉的公参民少说也办了10多年,招生人数基本趋于饱和,所以,这几年的招生人数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转公后,增加招生人数从硬件上来说,基本是难以实现的,除非扩容。

5

566会今年就转公办吗?

目前没有相关的消息,重点的时间节点可以关注一下5.31(对口划片的最后公布日期),如果这个时间内没有转公,今年就不太可能转公。

转为公办,招生方式会和全区公办的对口划片表中一起公办,5月31日是武汉给出的最后的对口范围公布期限。

以2021年一初金雅为例,当年2月有一初金雅转公的消息传出,随机有媒体相关工作人员,当时工作人员给出的说法是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怎么可能小道消息先传出,2-5月平静了一段时间,5月31日15:40,江汉区官网公布对口划片,一初金雅赫然在列,对口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金色雅园校区、红领巾学校阳光花园校区,转公成为既定事实。从一初金雅的例子可以看出,不论4-5月是否有消息,如果5.31没有公布,大概率今年就保持原样。

此外,目前基本都是借用公办学校名字或简称的民办学校改名的消息。全国目前没有大范围公参民转轨的消息。而武汉的变革其实比较慢的,比如全民摇号和双减的细则,基本都是一二线城市方案落地才姗姗来迟。

公参民改革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较多,武汉的进展在大队伍中应该也是中不出溜那种,而不是“一马当先”,可能是今年有个别会转,明年其他的跟上,或者干脆就是明年全部一起转,搭个末班车。

6

对口的初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较为薄弱,

民转公后,会不会对薄弱学区的家庭不公平?

改革没有绝对的公平,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对当前的大多数或者未来的大多数是公平的,这个改革算十分公平了。

如果指望公参民转公后把绝大部分家长的孩子都纳进入学范围,这是不太现实的。目前的做法来看,是分情况分阶段来实现总体教育公平,包括对民办的全民摇号,强化公办学校教学质量,还有有些区办名校分校或者集团化办学,教师轮岗……这些都是在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转为公办后,通过多校划片也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方式。特别是政策提到,对于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片区实现单校划片,对于优质教育资源薄弱的片区,实现多校划片。从这个方面,家长倒不如期待一下通过多校划片入学更实在。

7

公参民学校还值得去摇号吗?

个人持乐观态度。

1、历史的积淀

长期的高位运行,这些公参民学校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教学方式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这些宝贵的经验至少是许多公办学校欠缺的。

武汉公参民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改制校”,2008年——2011年,其实全国就进行了了一轮公参民学校的改制,一些口碑和教学差的改制学校要么停止办学要么退回或者并入公办学校。2010年底,武汉54所改制校关的关转的转,最后只剩下22所公参民学校。2011年,武汉再次对这22所公参民学校进行清理,11所转公,11所规范为民办学校继续办学。

留下来的这11所公参民学校,都是有口皆碑的,也就是现在的武汉11所公参民学校(武汉二中广雅中学、武汉六中上智中学、武汉七一华源中学、武汉一初慧泉中学、武汉十一崇仁初级中学、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武汉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江汉区红领巾国际学校、硚口区崇仁寄宿学校、汉阳区钟家村寄宿学校、武汉瑞景小学)。

所以,这些公参民学校能留下来,其实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包括现在,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是区内的优质学校。

2、现实的需要

无论怎么变,无论其他公办怎么发展,一个区各学段都需要至少有一所强校去打擂台,比如对外宣传、承担指标、留存生源。

哪些学校有潜力呢?是举全区之力,重新发展一所公办还是去扶植公办?显然转公的公参民更适合。至少,区内不会削弱对转公的公参民的支持。有支持就比其他公办有优势。

最后,至少这两年而言,如果是采用摇号入学,还是可以去摇号的。如果是在提问者设定的摇号入学的前提下,这些公参民摇号的难度不一定会下降,一是转公后免交学费,二是,即便办学水准下降,也是要3年后或者2年后才会完全显现。第一届全面摇号的学生中考成绩出炉,有一个明确的数据之后,家长才能知道学校成绩是好还是不好。

8

那是不是可以公参民摇一次,

民办摇一次,可以摇两次了

不一定,要分情况。

如果是转公,可能是对口入学,可能是摇号入学,转公后摇号入学,按照目前的政策,范围内的家长是可以参与公办摇号和民办摇号的。

比如,2021年,江岸区的二初、七一初、六初拿出部分学位(60个),全区毕业生都可以摇号(7.4),7.15的时候,还可以参加公参民的摇号。

摇两次的前提,一是基于目前的摇号政策,二是公参民转公且通过摇号入学而不是单校划片。

9

招生人数会大幅下降吗?

还是维持原有招生人数?

参考第4问。大概率是维持原有的人数。

10

小升初户籍与学籍不在一个区

摇号划片区?还是只能摇全市录取的一种学校?

公参民针对区内应届毕业生摇号,也就是学籍在区内的学生进行摇号。户籍与学籍不在一个区,这种是空户、搭户、黑户,还是您这边有其他的情况?这方面不是特别清楚,还是要问下当地的教育局更保险。

11

对口初中太差,小学没有择校,

中学有没有可能择公办?

有。但是具体操作要家长各显神通,现在择校的难度比较大,家长要谨慎。

另外,义务教育学段小升初和幼升小都可以择校,没有说只能择校一次。只是说只要有一次择校无论是小升初还是幼升小,即便最后转回去了也算是择校。按照目前的政策,只要发生择校中考就不能享受分配生政策。

此外,有些区也会要求择校时,学生要求签订放弃对口初中的协议,也就是择校后学生也不能上择校后对口的初中,当然这种要分区甚至分学校讨论。

读民办不算是择校。

你觉得今年的民办还值得摇号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来探讨下!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