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颜宁:清华年轻漂亮女博导,网友关注话题确实:她为啥不结婚?

2022-04-22 05:49:54 来源: 腾讯网

如果我说,有一位科学家,用6个月的时间,率领团队攻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物学世纪级难题。

你想象中这位科学家的模样,或严肃,或慈祥,总之不会是年轻的。

而取得这样成就的,实际是我国的生物学家颜宁,当时她只有37岁。

颜宁

成功从来都不是孤例,颜宁取得的成就不止于此。

“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先后于2009年和2012年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

别人努力一生的终点,只不过是颜宁学术路上的注脚。

颜宁

如果你不看注释,只看照片,很难将这个清秀的姑娘与传统科学家的形象联系起来,或许会以为颜宁又是在你没关注的时间空档里走红的女网红。

“最美女博士”、“女科学家”是颜宁听得最多的前缀,她并不喜欢别人凭外表来定义她。

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为什么要加一个“女”字?女性科学家在这个世代并不少见;博士就是博士,为什么要加个“最美”?博士也不是亚洲小姐。

颜宁

但要说网红,颜宁的半只脚确实踏进了网红的圈子里。

颜宁有两个微博账号,加起来有80万之多的粉丝,先后一共发过4000条的微博,发布之频繁,让很多专门以微博营业的网红都汗颜。

内容追星追剧,再到科普综艺,酷爱爱豆朱一龙,就像是一个随处可见爱赶时髦的小女生。

颜宁的微博

颜宁怎么看都是一个重度微博控,控到有些“不务正业”,也有人质疑她,为什么你一个科学家有这么多时间来发微博呢?

颜宁想要的是曝光么?并不是。

若是要她真的去经营微博,她又不干了。微博对于她来说,只是科研之余的消遣娱乐,图的是个自在,如果要苦思冥想该发什么,什么不能发,反被微博绑架,不自在了,不如不玩。

有人问她,“你觉得自己跟大众印象里的主流科学家有什么不同?”

她却笑答:“我不就是主流科学家么?”

非常漂亮的回应,可大众不在乎。

大众依旧用“最美女博士”、“女科学家”这样的前缀称呼她,还有那关于人生的终极一问:“为啥不结婚?”

不管你多风光,多伟大,如果没有结婚,没有一儿半女,作为一个女人,你就是不完整的。这就是世俗对于一个女人的评价。你名垂青史,也抵不过生两个大胖小子。

颜宁为什么不结婚呢?这或许可以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蛛丝马迹。

颜宁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颜宁

颜宁生在章丘,长在莱芜,学在北京。在进入学校前,颜宁已经辗转了三个城市。

颜宁的父母都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工人,原先是在山东莱芜工作,不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他们,自然也把小颜宁带在身边。6岁时,因为工作发生调动,颜宁又随父母去了北京。

童年的“颠簸”,频频改变生活环境的不安全感,是会让一部分孩子早早地开始留心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变化,表现出早慧。

颜宁就是如此,三岁时,她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记忆力。

小颜宁爱看连环画,一个三岁的孩子自然是无法独立阅读连环画的,于是就缠着妈妈给她念,一本书,通常只需读上一两遍,小颜宁就能把整本书的内容完整地复述下来。

80年代初期,那时对教育的重视还不比现在,更没有什么“鸡娃”。但不管是哪个时代,“望子成龙”都是亲子之间的主旋律。

“希望我的女儿以后上名牌大学,能靠脑子吃饭,不像我们,撑破天也就是个车间工人!”这是父亲最常对颜宁念叨的话。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父母不求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父母只是希望女儿将来能活得轻松体面,不必像自己这般靠出卖体力为生,一辈子就扎在了车间里累弯了腰。

颜父当时怎会想到,自己眼前地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的小姑娘,将来会成为震惊科学界的大人物。

颜宁

早慧懂事的颜宁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按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学习,即便是其他小朋友疯玩的寒暑假,颜宁也一直按母亲给她安排的假期作息表学习。

1%的天才加上99%的努力,等于成功。颜宁从小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颜宁

颜宁的懂事直到高中,她面临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文理分科。

以前不管是三岁离开老家还是六岁来到北京,那时的颜宁还小,只是被动地接受,从小喜欢听故事看连环画的颜宁想自己选一次,选择文科。

但父母和老师都觉得颜宁心思细腻逻辑严密,很适合读理科。

颜宁当时是如何想的,已经不得而知,想必也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吧。最终颜宁并没有过多的坚持,听从了父母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理科。

果然,如父母和老师预想的那样,颜宁没有表现出其他学生在经历文理分科后的不适应,也顺从世俗认为的女生理科天然弱于男生颜宁的成绩的偏见。

进入理科班的颜宁依旧名列前茅,把班里很多进入青春期开始发育个头超过她的男生都甩在了身后。

如果当初颜宁坚持选择文科,故事可能会有另外一个版本,或许现在我国会少一位世界级的生物学家,而多一位世界级的作家。

颜宁

高考之后,颜宁被清华录取,身边的人对于这个结果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意外。天道酬勤,这是颜宁多年努力应得的回报。

进入清华并不意味着结束,反而是颜宁学海真正的开始,她面临了人生第二次的重大选择——专业。

父母建议颜宁可以选择医学专业,医生高薪、稳定且体面,家里有个学医的,家人有个头疼脑热也能帮得上忙。

但这一次,一向乖巧懂事的颜宁,表现出了少有的独立坚定。她想选择生物科学,比起父母选择医科的务实,颜宁的理由显得有些天真烂漫:通过实验和分析,破解生命的奥秘,多好玩呀。

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

牛顿说,“我是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拥有一颗纯真求知的赤子之心,在历史上留名的了不起的科学家大抵如此。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看着眼前已经长大,眼神坚定的女儿,父母这一次选择了尊重。

颜宁已经成年,而且是中国最高学府清华的一名学生,有这样优秀的女儿,做父母的还能有什么奢求呢?

颜宁所拥有的,都是她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换来的。既然女儿想走上科学的这条道路,父母能做的,也唯有支持而已。

颜宁

路是选好了,但科学的前路路长且艰。

初入清华,身边来自各个地区的精英同学们也让颜宁压力山大,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过往的成绩,反而是枷锁,一直名列前茅的颜宁怎么能甘落人后呢?即便身边的也是各地汇聚而来的精英们。

好在颜宁及时调整了心态,稳住了内心,也稳住了成绩。现在,颜宁还差一个机会。而机会,说来就来。

颜宁

颜宁的科学家之路开始于一次偶然和一次选择。

偶然是她去了几次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教授饶子和在清华的实验室,被饶子和教授选拔为实验室的重大培养对象。

选择则是给负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的施一公教授写了自荐信。

这确实是神来一笔,如果颜宁当时只是和其他学生一样按照正常的流程申请的话,最终能否得到这个名额,还是个未知数。颜宁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给负责招生的施一公教授,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自荐信。

自荐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认为我各方面能力都达到贵校录取标准,如果能被录取,那我就不必再大费周章去申请其他高校了”。

在旁人看来,或许会觉得颜宁此时有些自傲了,但却正中施一公的下怀。

科学研究是走在了人类最前沿的,走的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甚至没有走通的路。若是没有一点自信,坚持自己的研究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别人稍稍反驳就退却了自我怀疑,又怎么能取得成就呢?

施一公在这封信中看到了颜宁的气魄与胆量和作为科学家的潜力,于是破格录取了她。

当时的颜宁,24岁。

颜宁

2004年,27岁的颜宁拿到了普林顿大学的博士学位,2年后的2006年,成功制作出了第一个膜蛋白结构,震惊了学术界。

要知道,这一成果的难度连许多年近花甲的资深专家都做不出来,却被当时30岁不到的颜宁攻克了。若拿金庸的小说作比,此时的颜宁就如同年纪轻轻就超越了五绝的郭靖。

谁都知道,这时的颜宁只要继续留在美国专心研究,前途不可限量。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

但颜宁又做了让人惊掉下巴的选择,拒绝了普林顿大学的万般挽留,毅然决然地跟老师施一公一起回国,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的几年,颜宁获得了“中国科学之星”和“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学人物等荣誉。爱国科学家的剧本已经写好。一如钱学森,邓稼先,日后定会传为一段佳话。

颜宁

但是颜宁又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就在回国的几年后的2017年,颜宁又做出了一个可能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她选择再次回到美国普林顿大学,成为生物学讲席教授。

回来容易,出走难。当初回国经受了多少的赞美,现在再选择出国就要经受更多的诋毁。

世俗的想象力总也匮乏,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你当初毅然决然的回来了,现在又要出走,是在作秀么?

“利益”永远是阴谋论最偏爱的解释。

颜宁也回应过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只是想离开舒适区,给自己换一个环境,激发自己的潜力。自己也还年轻,想在研究上更上一层楼。

有人信但更多的是不信,但颜宁不在乎,如果她真的在意,当初就不会做出这样“离经叛道”的选择。

从结果上看,颜宁的选择没有错。

再次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讲席教授期间,她获得了杰出科学家奖,还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的,颜宁仍保留了中国籍。

颜宁

细想来,离开舒适区的说法是有些站不住脚的,因为颜宁在普林斯顿呆的时间不比在清华短,真想离开舒适区,完全可以另外再找一所大学。

颜宁回到普林斯顿真正的理由,实在是太不足为外人道了,所以她没有过多的提及。颜宁孤僻,不喜欢热闹,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社交恐惧症”。颜宁,人如其名,她所追求的,就是片刻“宁静”,不被打扰。

颜宁说,普林斯顿比清华好的一点就是普林斯顿是大学城,大学城里有的各种设施就可以满足颜宁的生活需要,没有拥挤嘈杂的人群。在清华,颜宁想要买些东西就不得不离开让她舒适的校园,面对嘈杂的人群。

她在清华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而在普林斯顿,她得到了平衡。

颜宁

为了保有自己的宁静,颜宁不仅是离开了清华大学,甚至还设置了一套自己独特的作息时间。这完全是为了和其他人错开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把自己交给自己。

她通常睡到中午才起床,下午处理一些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事务,比如和学生、博士后讨论课题,晚饭后,她会待在办公室,一直到凌晨的三四点,这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时间。

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这可能也是颜宁这么多年都选择单身的原因。她的精神世界实在太富足,没有他人插足的余地。

颜宁也不是独来独往的科学怪人,她也有很要好的朋友,只是不想和不必要的人来往浪费宝贵的时间。

人们以为,只有伤了,疼了,才会畏惧进入婚姻的殿堂。对于颜宁来说,只是因为她一个人就过得太充实了,搞科研都觉得时间不够,能推掉的社交应酬都尽可能的推掉,哪有恋爱的余地呢?

人们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重要的并不是选择,人每天要做35000个选择,选择是关掉闹钟再睡一会儿,还是马上起床。选择早饭喝牛奶还是豆浆。选择认真工作还是摸鱼。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做出选择。

比努力重要的不是选择,而是清醒,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颜宁

颜宁就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短短几十年,想要得到,要先学会放弃,有舍才有得。

颜宁舍弃了不必要的社交,包括婚姻,舍弃掉了世俗的赞誉,还有其他的许多,最终她才能得到今天在科学上的成就。

有人说,颜宁是天才,因为她天生得到的更多,她有更多的天赋,所以她才能年少成名,但其实,颜宁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取舍。

颜宁舍弃掉了童年许多快乐轻松的傍晚时光,得到了优异的成绩;

颜宁舍弃掉了高薪体面的医生专业,得到了一探生命真谛的机会;

颜宁舍弃掉了包括婚姻在内的社交,得到了科学上震惊世界的成就。

许多人说,人生就是负重前行,但其实我们不必一直为了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减掉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比如世俗的看法。

颜宁的做法,值得么?世人会各执一词,有人称赞有人摇头,但颜宁不在乎,她的成就会为她代言。

对于颜宁自己来说,她只是一个赤子,是一个生物学海洋的沙滩上捡石子的孩子。她好像一无所有,却拥有一整片的海洋。

颜宁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