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王林祖‖“网课”小议

2022-04-20 18:52:08 来源: 腾讯网

“网课”小议

王林祖

“网课”是近三年的一个热名词。定义是利用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学习的线上课程。居家防疫期间,网课能实现知识的便捷交流和传递。

不论任何学段的孩子,网课期间,我认为也是学习知识并“弯道超车”的时期。不过,这需要良好的心理、习惯、信念来作支撑。约束好自己,管理好时间,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网课,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网课,考验的是自我约束,自我驾驭能力。以追求真知为前提,体现的是专心致志的做事习惯。考验的是自觉性,是对知识的忠诚度。知识的大山,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任何的轻慢态度,最终都会反过来给自己出难题。未来社会,不凭知识,很难立足。网课的优质资源,会为想要奋进的人插上腾飞的双翅。使时间变得贵如黄金。它激活着学习者的思维,开拓着学习者的视野。对老师的课堂怀有虔诚和敬重,体现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敬重,体现的是省悟心与上进心。

然而现实中的“网课”背后,也暴露出种种问题。首先是心理认知。极少部分同学甚至家长,小觑网课,或认为网课只是流于形式,居家防疫日子,对老师的线上授课,配合态度不积极。正因如此,网课效果大打折扣。居家学习的日子结束后,收效甚微。因为认知的错误,导致一段学习的日子变为空白。

其次就是习惯问题。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极少部分孩子,平时就十分懒散,贪图安逸,一到上网课,认为压力就解除了,各种约束也是多余。纵容惰性,没有养成吃苦的习惯。“风来了,都撼动不了大树”。学习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善管控自己,网课屏幕前聊天,游戏,神游,缺席……最终,都证明了自己的短视和愚昧。网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在日后的知识检测中暴露出来。

再次,便是信念。网课,无限制地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开动脑筋学习,网课,使我们获益匪浅。但有时也不免感到乏味和枯燥,这便要靠信念来作支撑。有人以兴趣为导引,浅尝辄止。有人从不为学习劳神费力,却想要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些都是白日做梦。人生漫长,应该让奋斗努力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开阔眼界,收获知识,增长见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但除了兴趣的引导激励,还要以信念排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扰诱惑和琐碎。沉浸于文字,才能汲取到古人的智慧。通过网课,我们同样可以遨游知识的海洋,徜徉知识的殿堂,收获丰厚的知识。

网课,还与家庭教育相联系。一个率先垂范的家庭,孩子必然会大力仿效。家庭的“三观”,也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的“三观”。面对大千世界,我们的观瞻和判断力,看待问题的角度层次,都直接决定了孩子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孩子处世的境界和胸怀。网课中,那些坐着,躺着,卧着的孩子,他的背后,应该存有一个“奔跑着、站着、躺着、坐着、卧着”的家庭。对待知识和文化有多少敬重,就会有多少收获。在孩子的教育成才上,父母永远站在第一位,一切教师只不过是引领人。但在未来的命运上,家庭和孩子永远是捆绑在一起的,上帝也从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人。

网课课堂,最能体现出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引导程度。对知识的虔诚,对老师的信任,孩子的自律性、自觉性、上进心等一切都彰显在网课中。一个有着自律精神,德行如一的人,他的表现应该不区分时地。网课,当被认真对待,扎实努力学习。被遗落的知识重新挽回,的确需要另花一番气力。

网课,伴随在时间里,为学习方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现在和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都依赖它维系。面对疫情,你得改变学习方式,认真上好网课。以上所述,上网课的你,都想到并做到了吗?

END

作者简介:

王林祖,甘肃人。中学教师。喜爱写作,音乐。已发表散文、诗歌、随笔百余篇,四十余万字。作品见于中国散文网、《新长江文学》、《微文美刊》、《齐鲁文学》、《西北文学》、《秦岭文学》、《兰苑文学》、《作家驿站》、《南粤作家》等。笔耕不辍。曾多次在参赛中获奖。喜欢学习,追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