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正为孩子教育焦虑吗?“三翰林八进士三十二举人”的陈氏家族这样教

2022-04-20 17:51:08 来源: 腾讯网

“钢琴要学,素描当然也要学,英语肯定不能少!数学必须加上!”

“明明可以考100分的,你怎么能考98分?马虎是理由吗?”

“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努力今后连工作都找不到!”

以上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由来已久,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多少父母鸡血的理由!然后父母们就开始“鸡娃”。(百度百科:鸡娃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让孩子去学习,去奋斗。)

“鸡娃家长”是个庞大群体,庞大到国家都出台了“双减”政策,仍不能杜绝家长们的焦虑: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鸡娃”,娃就会被社会淘汰!

真的必须“鸡娃”,孩子才会有前途吗?

清代科举考八股文,进行应试教育那是必须的。

清代科举第一家族——桂林陈氏家族,连续五代都有人考科举当官,还出了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状元郎陈继昌,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许能给焦虑的现代家长以启迪。

“教育宝典”《五种遗规》

广西桂林临桂四塘横山村,陈氏家族赫赫有名。

陈氏祠堂有副别处挂不了的“狂拽”对联。

上联:四朝循吏高祖一品当朝相继四巡抚十六州府四十三县令。

下联:五代连科玄孙三元及第共揽三翰林中八进士三十二举人。

上联中的“四朝”指大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循吏”指官员是清官、好官。“四朝循吏”是因为大清四朝都有陈氏家族成员为官,并且都是清官、好官。

“四朝循吏”重若千钧!要怎样的家族教育,方能“四朝循吏”?

确立了陈氏家族家风的是清代名臣陈宏谋,他就是上联中的“高祖一品当朝相”。

陈宏谋是陈氏家族第一位因科举改变了贫弱出身,当上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官至宰相之人。

2001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出版《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他认为陈宏谋代表了中国十八世纪的精英。

身为正一品大臣,陈老爷子已经站上了大清官场的顶层。

他以顶级圈层的眼光,历经数年“挑灯商榷,以定去取”,从中国众多先贤对于教育子女、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等方面的著述中精中选精,分门别类辑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是陈宏谋专为教育孩子所编。

方正学《幼仪杂箴》、高提学《洞学十戒》、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等先贤教育孩子的有名文章都被选入其中。

陈宏谋特意将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列在首篇。文中有云“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意为“教导孩子,最重要是爱亲敬长。以考取功名为读书目的,本身就是错的”。

《五种遗规》中的《在官法戒录》曾被新加坡列为廉政建设的范文。

从“四朝循吏”可以看出《五种遗规》对陈氏家族影响深远。

陈氏祠堂下联中的“玄孙三元及第”指的是陈宏谋玄孙,清代嘉庆年间状元郎陈继昌。

自科举千年以来,全国仅13位文科“三元及第”的状元,陈继昌正是中国科举历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

清代三元及第有多难?

清代近300年历史,三元及第者只有两人。

全省秀才考举人,全省第一称“解元”。陈继昌是广西解元。(中举相当于通过了“省级公务员考试”,具备做官的资格)

全国举人考贡士,全国第一称“会元”。陈继昌是全国会元。

全国贡士在皇宫大殿考进士,殿试第一称“状元”。陈继昌是状元。

“三元及第”陈状元的家庭教育在他成长中起了巨大作用。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独秀峰

桂林独秀峰是广西文脉所在,清代广西贡院正设立在独秀峰下。这里出了近600名广西进士,其中更有超级学霸,“三元及第”陈继昌。

200多年前,23岁的陈继昌在广西贡院参加贡士考试,考中解元,陈家一时门庭若市。

那一日,天碧如洗。数日亲朋好友的拜访让陈继昌生了“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心,于是一人去了独秀峰。

登山途中,陈继昌偶遇曾经的同窗。同窗言道,自己屡考举人不中,庸庸碌碌,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陈氏家族出了名的会教导孩子,希望陈继昌能分享陈氏家族的教育之道。

陈继昌用了《颜氏家训·勉学篇》中的句子回答同窗:“表及农商工贾,廝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意为“不管是务农、经商、做工,当仆人、奴隶,还是钓鱼、杀猪、喂牛、牧羊的人,他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于成就事业的”。

陈继昌告诉同窗,他的父亲要求自己认真读书,读书为明理,并没有要求自己一定考取功名。只是他看家族长辈考取功名,为官造福百姓,很有感触,希望自己能成为高祖一般的人,这是他内心的理想。

他的父亲从穿衣吃饭,接人待物等言行上对自己要求甚严。陈氏家族认为做好日常这些细小的事利于孩子养德,而德性才是成为优秀人才的根本。有德性的人,就如这座独秀峰,有“独秀”之姿,人们能一眼看到,并赞美他。(陈继昌先后担任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江西巡按察使等职,位高权重,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兴修水利,受百姓赞颂。)

200多年后,国学大师南怀瑾对年轻人说:“未来的时代,你们要开创事业都要注意,衣冠、仪态啊,连同走路都要学。现在的教育从小就教坏了,所以这一辈的年轻人,连话都不会讲,古代的教育先从洒扫、应对、谈吐、待人接物上训练”。

200多年后,酱酒新锐品牌“独秀峰”以“山高人独秀”为slogan,倡导“人人心中都有一座独秀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个体的才能和梦想都是不一样的。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就是“独秀”之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潘惠丽委员说:“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焦虑的“鸡娃”父母,不妨放下焦虑,把教育重点从“上培训班”放到言传身教的品德与习惯上来。

(文章中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