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14:41:03 来源: 腾讯网
4月18日,中科院停用知网的消息传遍整个互联网,中科院图书馆表示:将从本月20日起停用知网,现在开通了万方和维普,用这两家来替代知网。知网则是紧急作出回应,称此消息不实。4月19日,知网发布公告,称双方经友好协商,正在推进调整数据库订购模式,知网将继续向中科院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到2022年度协议正式签署。
中科院与知网之争,有何象征意义?知网是谁开的,有何渊源?为什么有句话叫做“天下苦知网久矣”,这句话有没有道理?知网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听缪老师来聊几句。
一、巨头之争
中科院是谁?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下属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职工接近7万,研究生接近8万。客观地说,中科院绝对是中国学术界的巨无霸。
知网是谁?拥有国内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收录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拥有2万多家机构用户,注册用户几千万,每年下载量几十亿。客观地说,知网绝对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中间商”。
两家巨头开战,背后隐藏着什么逻辑呢?
中科院是不怕知网的,原因在于中科院主要培养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研究生对于知网中文论文的需求不高,国际期刊、国际会议、知名学者的信息和著述,才是他们比较关心的。知网呢?大概是习惯了店大欺客吧,看看中科院的“通告”,咱们就能了解知网的态度了。
“2021年,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知网数据库订购费成了巨无霸”“CNKI数据库坚持接近千万的续约费用”“条件相当苛刻”,怎么样?知网的霸道是不是跃然纸上?
再来看看知网的“说明”吧,“始终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精诚合作”“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继续提供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第一句话说的是“我们是老朋友了”,第二句话值得琢磨,为什么中科院从打包采购,所有院所通用,转变为有需求的院所采购?是因为太贵了吗?第三句话体现出的是“我们对续签信心满满”。
中科院的“通告”中,主要吐槽的就是“贵”,知网的“说明”中,主要聊的却是“情”,关于钱,他们只字未提。
知网这么牛,它究竟有什么背景呢?接着往下看。
二、深挖知网
让我们把视野投向24年之前的1998年,那一年,世界银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也就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缩写是NKI。一年后的1999年,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出台,那就是CNKI,知网正式诞生了。
CNKI建立的目的是实现知识信息资源贡献,作为“重中之重”的醒目,它的建立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时光飞逝,如今的知网变成了什么样子?咱们一起来看看。
与知网有关的第一家公司,叫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通告”里提到的公司),这是一家注册在北京市的公司,注册资本100万美元,由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公司,具体信息我就没本事查到了。
与知网有关的第二家公司,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而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由清华大学100%控股。
从2005年到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身上的官司有接近2000件,基本都与著作权和网络传播有关。
从知网的定位和发展历程来看,它本是一个集国家基础知识设施、科研成果和知识分享于一体的平台,享受了国家不少优惠政策,但遗憾的是,如今的知网,已经成为公司股东们的“利润收割机”,割高校、割作者、割老师、割学生,身上几乎没有什么公益属性。这恐怕不符合当时建立它的初衷,也不符合大众的利益。从以下几件事上,看得很清楚。
三、霸道中介
2021年,耄耋之年的中国经济史领域专家赵德馨教授,赢得了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的官司。赵老本不想打这场官司,无奈知网未经赵老首肯便转载赵老的文章,且不愿让赵老免费下载自己著作的电子版,逼得老人一怒将其告上法庭。
败诉之后,知网的谜之操作再现,他们把赵老的文章全部下线。赵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知网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传播的作用,他们不应该下架文章,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只手扼住学者们的喉咙,只给作者微薄的报酬,便拿走作者的版权,不接受条件就不能顺利评职称、辐射学术影响力。第二只手扼住学生的喉咙,学生毕业需要论文,不给钱就不能查重,不查重就毕不了业。知网这个“中介”,实在是霸道。第三只手扼住学校的喉咙,想给老师和学生提供资源吗?想融入学术资源的海洋吗?交钱!
自2000年以来,知网对高校的收费,几乎年年涨价,每年的涨幅在10%-20%之间。从2012年到2021年的10年之间,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纷纷宣布与知网“脱钩”,原因就是它太过霸道。
但是,由于知网与一所学校之间的关系,仿佛是成年恶龙与幼年小兽之间的关系,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这些学校都选择了忍气吞声,回归知网。这一次中科院与知网之争,可以看作是恶龙终于迎来了屠龙少年的当面挑战。
四、目视未来
不能否认,知网为学术研究、学术资源交流提供了便利,它并不是没有贡献的。但如今他唯利是图的本性逐渐凸显,它似乎忘记了自己成立的初衷,它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前面,尚有“中国”二字。
知网的未来会走向何方,我无法未卜先知,但我想提出几个问题,听听大家的想法。
第一,知网的收费和利润分配模式备受诟病,它是否有行业垄断之嫌,谁能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第二,知网几乎每年都会上热搜,每次上热搜的原因几乎都没有区别,为什么年年被关注,被官媒下场重锤,却能够安然无恙?
第三,知网似乎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技术优势,其他平台并不是不能替代,如果高校的主管部门一声令下,知网会不会门可罗雀?
第四,享受国家大量资源建立起来的学术平台,是否应该在略微盈利,保证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多多体现它的公益属性?
第五,倘若高校们摆脱了知网的“绑架”,使用其他平台来替代,那么知网面临的诉讼会不会突然暴涨?
第六,论文产业链日渐泛滥,期刊杂志的数量越来越少,发表论文越来越贵,职称评定限定发表平台,这些现象有没有助长知网的气焰?
巨头之争风起云涌,深挖知网细思极恐,霸道中介不动如松,目视未来疑云重重。对知网与中科院之争,你怎么看?这件事会如何收场?知网会弃恶从善吗?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关注我,看更多教育观点。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