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14:35:38 来源: 腾讯网
2014年12月20日,《青年中国说》的舞台上,一碗米粉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董明珠说:“北大法学硕士去卖米粉,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浪费!
也是对我们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你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情何以堪?你这样做就是大材小用!
他的青春会糊在米粉里,我相信(他)没有成为中国第一快餐品牌的那一天!
米粉这个事情你干不久,回去把店关了,转给别人……
不留情面、强烈质疑、十分不看好,甚至还有点等着看好戏的味道!
这就是站在舞台中间、进行演讲的创业小伙,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但这个小伙子,毫不慌张,不急不慢地轮番和台下的嘉宾们一一过招,还端上自己的常德米粉,让嘉宾们品尝。
果然,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张天一)
而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正是张天一,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后却去卖米粉。
其实,即将结束的2014年,对张天一而言,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 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毕业;
第二件事:撺掇了三个小伙伴,开了米粉店;
正是因这两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事”,都发生在了同一个人身上,张天一瞬间变成全网讨论的焦点人物。
如今,8年过去了,存在于张天一身上的争论仍未消失。
佩服他的,仍然支持他;不看好的,仍在等着看他笑话!
只是,在时间的见证下,如今的张天一,早已不是当初的张天一。
张天一瞒着家里人开米粉店的事,最终还是被老父亲发现了。
只不过,这发现的过程很是喜剧。
2014年4月某一天,张天一父亲接过同事递过来的《常德日报》,认真看了起来。
结果,其中一篇报道《老家米粉北大硕士北京这样卖》,吸引了老张的注意力。
哟,前几年有个卖猪肉的,
现在又跑出来一个卖米粉的,有意思,
但读着读着脸色就变了……
因为他发现,那个开米粉店的北大硕士毕业生,就是自己的儿子张天一!
(当时的报纸报道)
要知道在这之前,张天一一直都是父亲骄傲的谈资、显摆的资本。
在父亲眼里,他是北大硕士啊,毕了业怎么着,也是去一个国家机关工作,或者成为一名律师。
反转总是来得这么快,上一秒才跟同事吹过的牛,下一秒就变成了流在心里的泪。
那一刻,张天一父亲的人生观顿时碎得稀烂,气得他直接打电话把儿子骂了一顿。
事后,在回忆这件事时,张天一略带调侃地说:
不是反不反对的问题,他们没杀过来就不错了。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后竟然去卖米粉?
这让一个以儿子为傲的老父亲情何以堪!
说到老父亲的情何以堪,就不得不提张天一的成长经历。
1990年,张天一出生于湖南常德市。
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名律师,小城里典型的中产家庭。
当然,这也是众人眼中标准的“高知家庭”。
能出生在“高知家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风光”的另一面也意味着:
打小起,他就必须比别人承受更多的来自父母的厚望。
而张天一承载的厚望,就全部融入在了他的名字里:“天一”,寓意“天下唯一”。
接下来张天一的成长之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
评判我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
在这评判体系下,张天一果然不负父母众望,成为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优秀、成绩突出。
只是,谁也没想到,2008年参加高考的张天一,出现了一个“失误”。
因为看到之前有江苏考生,写出的高考言文作文《赤兔之死》获得高考满分,张天一动了心思:
搏不了状元,但可以搏个单科状元。
于是,在考场上,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言文,结果分数惨不忍睹。
哪怕惨不忍睹,但在实力的保底下,他还是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法学专业录取。
再后来,张天一又以高分考取了北大的法学研究生。
用学霸来形容张天一,一点不为过,而谁家里要是能出一学霸,不知道得遭到街坊邻居多少的羡慕嫉妒恨呐。
颇有颜面的老父亲,正憧憬着儿子毕业后,走上康庄大道、光宗耀祖。
只是没曾想“啪”的一下,儿子亲手把他的美梦打碎了。
一边是老父亲的“天塌了”,另一边的张天一却是“管它呢,天高皇帝远管不着”,继续卖米粉!
在老父亲眼里,儿子肯定是冲动的、任性的、甚至是图新鲜好玩的。
但他不知道,这正是儿子的“蓄谋已久”、“深思熟虑”。
听过一句话,“要走难走的路,听难听的话,读难读的书。”
人的天性使然,总会趋利避害,选择容易的事情做,走容易走的路.
可往往最容易走的路,走到最后却是绝路。
对张天一来说,比起硕士毕业入单位工作,创业卖米粉,这条路更难走,但更有挑战性。
只有这样,他才一直在正向成长,而不是原地踏步。
北大硕士毕业,为什么要去卖米粉呢?
这是张天一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特别想弄清楚的问题。
为此,张天一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如果说之前的成长过程,张天一都在围绕考试和得分转。
那在硕士快毕业时,他开始真正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
有朋友告诉张天一,他要留在北京,要通过奋斗在北京有车有房,但张天一却觉得很疑惑:
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机会成本,
在北京实现这一在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很容易实现的目标?
朋友告诉他,北京的机会很多,遍地黄金。
可张天一却认为,北京的机会是有门槛的.
比如在没有户口之前,北京的一切福利都和你无关……
问了无数个为什么之后,张天一开始畏惧将来每天按部就班的律师生活,或者循规蹈矩的公务员生活。
他,整个人变得迷茫起来。
直到在驾校练车,和教练聊了一次天。
他意识到,如果找工作仅仅是谋生手段,那谋生手段有一万多种,完全不限于父亲眼中的那几种啊。
而且导师吴志攀先生也曾给过自己一句教诲:
岗位无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也就在那个时候,张天一真正确定了一件事:
没有什么事情,“是大学生做的”和“不是大学生做的”的区别。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虽然自己学的是法律,但不一定就限制在法律行业,
毕竟,用法律、法学的思维云做其他事情,也可以的啊?
就这样,经过小半年的思想斗争,张天一终于拨开云雾。
卸下心理负担,开始认真考虑自己该干些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来时路,决定了他的去处。
张天一生在湖南米粉之乡常德,米粉承载着他所有的味觉记忆和情感记忆:
我一直觉得,米粉是一个人间烟火味十足的食物。
而北漂求学的他,一直对吃不到正宗的常德米粉耿耿于怀。
最终,他决定干餐饮,做一碗正宗的常德牛肉米粉!
(常德米粉)
目标确定后,张天一拉了三个朋友“下水”,然后开整。
2014年2月开始,张天一回到老家常德,开始走街串巷,品尝常德的每一家米粉店。
一天吃一碗是享受,一天吃十碗则是噩梦!
噩梦噩到什么境界呢?一位合伙人开玩笑:吃米粉已经吃得菊花冒火。
最后,张天一一行人选定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开始拜师、学艺。
光学别人的艺,没点自己的独家怎么行?
于是,几个人又开始研制独家配方:
买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一小勺一小勺地称量每一种中草药、配料的分量……
又在当地众多有名的米粉主厨品尝和点评之下,独家配方终于搞定。
当同班同学们都手握光鲜亮丽的offer,意气风发地开启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时。
张天一却在灰头土脸地研究一碗米粉,很多人送给他三个字:何必呢?
但下定决心要干出成绩的张天一,却觉得没啥何必不何必,自己就是觉得值!
不得不佩服,北大法学硕士也许有很多,但不迎合世俗偏见、尊重自己内心选择的张天一,却只有一个。
敢创业是一种勇气,但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想开一间像样的米粉店,弄到独家配方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配方搞定后,重头戏便是找店面。
而找店面,就意味着自己手里有多少银子可以拿来“挥霍”。
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4个人凑到的10.5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
最终,4个人选定了国贸的一家美食广场,在那里接手了一家偏僻的奶茶店。
2014年4月4日,张天一的第一家米粉店正式开业。
开业这天,张天一发了一条朋友圈:
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哪怕去当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
在外人看来,张天一卖米粉大概率是一种新鲜、好奇。
但张天一特别清楚自己正在干什么,不然,也不会在朋友圈这么“口出狂言”!
但,他的“口出狂言”,却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致敬:
对我而言,从餐馆开业第一天起,我感觉已经成功了,因为我打破了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
米粉店是开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所有人都关注的一个问题:
北大法学硕士卖米粉,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当然有!
他们想出了一个营销方式:
在网上注册了几十个自媒体账号,然后在线寻找粉丝数量大于1000的“北漂”湖南人,向他们推荐自家店面。
当时,在北京的湖南人至少有几十万,靠着这种方式,米粉店搭建起了一个千人的社群。
这些人成了店里的第一批种子顾客,靠着这批种子顾客,米粉店的口碑营销开始慢慢起来。
但是,这第一批种子顾客对于店铺来说,流量还是太小。
如何打开知名度、吸引更多人进店吃粉,仍然成为张天一每天的老大难。
有一天晚上凌晨1点多,张天一一位就职于律所的同学才从写字楼下班回家,他绕道来找张天一。
一个是”光鲜亮丽“的律师,加班加到凌晨;
一个是卖米粉的创业者,为铺子愁得凌晨都睡不着觉。
此情此景,让张天一的心情变得极为复杂。
他一顿抒发,写了日后那篇现象级爆款文章:
一位北大硕士毕业生自述:我为什么卖米粉?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萌。
这篇文章很快被一个常驻北京的湖南当地官媒记者看到了,他就此写了篇报道,被《常德日报》转载。
就是这篇转载报道,给张天一带来了两大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偷偷卖米粉的事被老父亲发现了;
第二个收获:店铺变出名了,人流量变多了;
那段时间,前来探店的顾客络绎不绝,有记者、有在京湖南人、有慕名前来的外地食客……
这下不缺进店的人了,但能不能留下好口碑,这成为张天一面临的挑战。
但作为一个常德人,张天一怎么可能拿自己的家乡特色打自己的脸。
所以,在怎样做出一碗地道的、好吃的米粉这件事上,他没少下功夫。
而这些功夫,从他对自家米粉配方提出的“四不”原则,就可以看出:
牛棒骨熬汤不少于5小时;
米粉所选用的籼米直链淀粉不低于25%;
辣度值不低于399;
掌握秘方的两位创始人从不坐同一班机;
在外有流量,在内粉好吃,米粉店的生意明显好了起来。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仅有人爱上了自家的粉,还大胆为粉投资,成为张天一最早的投资人之一。
靠着这笔钱,张天一乘胜追击,开了第二家、第三家,渐渐铺开,发展起来。
我这样的人去当律师,国贸一个压着例上来能砸死仨。
但像我这样去卖米粉的,无论从学历上,还是嘴皮子上,比起米粉业同行,可能会好一点。
事实证明,张天一没有客气、也没有吹牛,不是绣花枕头、也不是假把式,而是实打实地把卖米粉当成事业在搞。
干着不起眼的事,却百分百投入;
不按常理出牌,做各种大胆尝试;
作为一个创业者,他是坚定的、认真的、更是有想法的。
也许,张天一天生就适合创业。
张天一米粉店的暴富,看似是偶然,流量的驱动,其实真正的驱动力还是他的知识功底。
如果他是个文盲,他不可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文章,更不可能能被官方媒体相中。
如今,依旧有人在鼓吹“读书无用论”:
你看那个谁谁谁,没读书不照样赚大钱吗?
可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
而格局影响人一生,36行行行出状元,但每一行的最低门槛就是学识。
学识,才是张天一的流量密码。
张天一的米粉店,在全国越来越出名。
他创业卖米粉的故事,也在线上线下引发了人们空前的大讨论。
终于,他走上了央视节目《青年中国说》的舞台,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和众多嘉宾来了一场激烈交锋。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的“舌战群儒”。
在台上,无论有嘉宾怎样批判他、指责他、甚至断言他会干不下去的,但张天一毫不怯场,迎难而上,一一反击。
北京还真不缺一个律师,但真的缺一碗好吃的常德米粉。
知识,应该是用来解放人生,而不是束缚人生;
但知识好像就变成了我的负担,北大成了我卖米粉的负担?
我们年轻人今天最缺的,恰恰不是选择,而是经历。
上一辈对我们年轻人试错这件事,容忍度太低了。
舞台上,张天一能说会道;
创业中,他也绝非只会耍嘴皮子的人。
而他的梦想,也绝非就是开个店、赚些钱、养活自己。
其实,当初在开店之前,他就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
调研中,他有留意到,国内餐饮市场有很高的产值,但大多数是以散户的方式存在着。
为何不能弄出一个类似麦当劳式的餐饮品牌呢?
所以,当米粉店开到第三家店时,张天一决定要做中央厨房和集中配送,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餐饮效率,同时着重标准化,实现规模化量产。
哪怕是一碗不起眼的米粉,张天一也要把它打造成一个“王国”。
引入标准化生产后,张天一又琢磨起了速食米粉,把自家的米粉从实体店成功延伸到了超市、卖场。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张天一终于在诡谲多变的商场站稳脚跟,一切发展势如破竹!
几乎同时,他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顺利拿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
种子轮、天使轮、A轮、A+轮……
到了2018年,米粉店完成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一度达到5亿!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张天一也不过用了5年时间,就扭转了大众对自己的态度,从质疑和嘲笑,慢慢变成了膜拜和赞美。
他一步步缔造了自己的“米粉王国”,而一碗碗米粉,也见证了他创业路上的升级打怪、披荆斩棘。
曾经在中关村的创业大街,张天一作为北大创业营的青年代表、和大佬进行过交谈。
当对方问到他衣服上印的“蛮霸”是什么意思时,张天一如是解释:
霸蛮,是湖南方言,拼命三郎的意思,
来自那句俗语叫“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而张天一也曾穿着印有这两个字的衣服,半年没有洗过,用他的话说:
要么穿到公司上市、要么穿到破产。
最后如他所愿,他干成了!
有人说,张天一干成功是运气好,也有人说他干成功,是北大光环罩着他。
但在我看来,他能干出今天的成绩,就因为蛮霸。
吃得了创业的苦,忍受得了外界一切的刺耳,还能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如果这样,他都不成功,那谁还能成功?
很多人成功后就容易“飘”,但哪怕外界对自己的态度有了极大改变,张天一还是坚守初心,没让自己迷失。
一切就像在公司成立一周年时,他说的那番话:
我曾经幻想过,要是我们的规模大一点,
应该日子就不会那么难了吧,可事实是,现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觉得艰难。
因为经历过“创业一天,人间十年”,所以,张天一深知这条路有多么不好走。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米粉店越开越多,事业越做越大,就意味着未来将会遇到更多、更大的挑战。
而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也将会越来越大。
果然,疫情的到来,给他出了一道巨难解的题。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面爆发,无数行业损失惨重,餐饮业更是首当其冲。
几乎一夜之间,张天一处于急速狂奔的60多家米粉店,就全部歇业了,流水收入直接归了零。
没有收入,房租怎么办?
人员薪资怎么办?
供应商的几百万货款怎么办?
各项支出,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压得张天一喘不过气。
财务告诉张天一,两个星期后,公司现金流将会断掉。
市值5亿的公司,极有可能转眼间灰飞烟灭,这种过山车似的魔幻境况,让张天一心生崩溃:
每天一睁眼,就在想,去哪里找钱?
非常慌,就跟切动脉一样,一个人身体再怎么好,动脉一切可能5分钟就没了。
这一次,具有“蛮霸”精神的张天一,能抵抗住疫情的冲击吗?
身后站着的是几百名员工,张天一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决定着他们的“生死存亡”。
作为公司的拓荒者和创始人,张天一告诉自己:绝不能就地妥协,必须杀出一条“血路”来。
到底是在中关村混过的人,很快,张天一打开了互联网思维,对直播下手了!
他带动所有员工往线上转型,拓展线上渠道,进行直播带货。
他设置两个直播带货小组,两组员工轮番上阵做直播,不断去宣传自家的米粉,拉动线上订单。
而张天一本人也参与其中,热情洋溢地为网友讲解自己家乡米粉的特色。
果然,这一批批线上订单的卖货款,将公司从断裂资金的危机里解救出来。
而同时“复工复产”的消息,也终于从新闻联播中传了出来。
连张天一都没想到,这背水一战,居然倒逼公司成功进行了线上转型,收获不小。
在接下来和疫情共存的日子里,张天一继续拓展线上销售。
他加大和知名主播的合作,不断壮大自己的电商业务。
办法是试出来的,路是走出来。
就这样,借着“直播”的好东风,张天一让自己的米粉店在“后疫情时代”起死回生,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而今,张天一的米粉店仍在不断扩张中,全国线下门店已超过100家;
而在湖南米粉品类中,他的米粉线上销售位居全网第一;
公司目前处于C轮融资阶段,估值为10亿级别……
如今,用“功成名就”来形容张天一,一点不为过。
但张天一还是继续向前奔跑着,毕竟他的梦想是:“1000家分店”。
回顾张天一8年的创业路:
他撕掉标签、选择经历,打破束缚、敢于试错;
他少年老成、坚定灵活,顺势而为、不断迭代。
往大了看,他改变了中国米粉市场的餐饮格局;
往小了看,他不过就是一个爱吃米粉的创业者。
很多年轻人都爱唱那句: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假如我年少知进退。
但对于张天一而言,他的青春时光里就没有“自卑”这回事,人生路上更是“只进不退”。
一切于他而言,就像他在《青年中国说》的舞台上最后的那句总结:
这个社会,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一个年轻人,一无所有,
面对一个时时刻刻强大而冰冷的、准备要改变你的现实社会,
你还要试图坚持一点东西,那你就必须有一股子劲,
而我的这股子劲,我相信我已经找到了,就是“蛮霸”。
创业是一条毫无止境的旅程,张天一仍在路上探索着、经历着。
他不是这趟旅行中的第一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人。
创业路途长漫漫,创业路人千千万,祝愿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有“蛮霸”精神,勇往直前,直到实现梦想。
马云演讲时曾说:做买卖,创业的一定要多看一下《易经》,很有协助;李嘉诚称《易经》智慧受用无穷,《易经》中“自立自强,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在社会上,只有多了解人性,才能不被有心人利用人性,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了解人性,就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保护,要想了解人性,可以多看看易经。
纵观古今,但凡是能够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并且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做对人生道路决策,从此平步青云的成功人,都是通读过《易经》的人。
孔子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曾国藩说,《易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杨振宁等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经在公开场合承认自身的科学思想受易经的影响很大。
《易经》尽管仅有没到20页的篇幅,可是每一页都能利用六十四个卦象无尽延展,将天地万物容纳。里边蕴含的通信达,可谓令人受益一生。
这样一本“答案之书”,值得每一个人去钻研,了解后你会发觉,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够破解了。
传统的《周易》都是文言文,过于深奥且不易读懂,解读起来很费劲,很多人想看却看不懂。所以我在了解《周易》时,选择的是这本带有注释、解释以及白话讲解的《图解周易》,里边的内容全都是大白话,浅显易懂。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数、理的介绍,再深刻的道理,也让你一目了然。这本书还利用需要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大家如何去分析问题,浅显易懂,一看就会。
所以担心看不懂的伙伴们能够选择看一下这本书,有白话,有图解,再加上口诀,就非常的简单好掌握了,对于很感兴趣的伙伴真的能够试试。
如此一本智慧"圣书"不仅能够让你了解到古人的伟大智慧,更是能够让你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