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知网】面前,中国所有的“知识付费”都是弟弟!

2022-04-18 22:37:15 来源: 腾讯网

如果知网有上市的打算,如果证监会通过知网的IPO,或许,它会成为抵御“黑天鹅”的一匹黑马。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知网(CNKI)的钱真的“躺着”就赚了,谁不想投资这样一个“硬通货”呢?

这和十几年前山西承包煤矿的老板思路如出一撤,一个是能源,一个是知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靠垄断赚钱。

知网每年都会上热搜,几乎总是负面新闻。

2016年,北大等几所高校宣布暂停续订知网;

2017年,作家汪曾祺的子女起诉知网侵权;

2018年,苏州大学生告知网胜诉;

2019年,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

2021年, 89 岁高龄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资深学者赵德馨将知网告上法庭,索赔近70万元。

原因是知网未经作者授权,将其100多篇论文收录到数据库中,供用户付费下载,但期间从未支付给原作者一分钱。

更无耻的是,赵老师本人下载也需要付费。

(图源:长江日报)

然并卵。

国内文献期刊检索服务领域,知网稳坐第一把交椅,市场地位没有受到过任何实质威胁。

今年中国科学院爆料,CNKI向中国科学院索取千万年费,而且价格在逐年上涨。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迫于无奈,暂停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改用万方和维普替代。

知网赚钱有多狠?

据2020年财报显示,知网一年的营收达到了11.6亿,毛利率为53.93%,且知网从2005年开始,毛利率就始终在50%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70%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呢?

以去年A股最赚钱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2021年净利润是3483亿元。

2021年一季度,工商银行的销售毛利率为46.2%

工商银行根本比不过。

知网“躺着”赚钱的逻辑是什么?

在翟天临博士论文抄袭之后,不少网友说:

“翟天临用自燃的方式,照亮了更大的黑暗(知网垄断)。”

(图源:CNKI)

只要是念过大学,没有人不知道“中国知网”。

每一年,中国知网都会将所有博士生的论文载入到库,供所有用户“知识共享”。

无论你是什么学位,只要学校有购买“知网会员”,就可以无限次查看。

(图源:微博@乾隆皇帝专属微博)

但是,这些被纳入知网文章的作者,仅得到了微薄的稿酬,甚至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报酬。

几乎是“零”支出的“中国知网”,每年却向高校收取巨额“会员费”。

并且“会员费”不断在涨,且每所高校要缴纳的“费用”不同。更可怕的是,这部分收费从来不对外公开。

北大曾因知网收取高额费用索性停掉知网,山东某高校图书管一年几百万的经费,也几乎全部上交知网。

但是,知网赚钱并非只有向高校索取费用一种方式。

知网的初心是国家进行的一次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就是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

为了防止论文抄袭,知网推出了查重功能。

每一个毕业生的论文几乎都需要在知网上查重,一次查重的费用动辄上百,每年几万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想象一下,知网在光在这个业务上能赚多少?

虽然知网自己说从来没有推出什么“查重”业务,但是由他引发的“查重”服务费用几乎每年都在涨价。

“据报道,硕士学位论文查重价格基本在每篇750元以上,最高可达950元每篇,加急查重价格则为每篇1200元。”

到了毕业季,更是一天一个价。

由于知识的垄断,知网造成了另外一个现象——

学术门阀。

12岁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大奖,像这种课题,即便是基础医学的博士生,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完成。

而这种研究课题在某些小学生这里还只是“初级”程度。

(小学组一等奖部分名单)

(中学组一等奖部分名单)

(中学组二等奖部分名单)

几乎所有人都靠着自己博士爹妈拿到了一个虚荣的奖项,无一例外,都需要发表论文。

在父母辈的观念中,论文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就和理想,象征着一个被垄断固化的阶级,掌握着别人不了解的知识,才能拥有绝对话语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知网阻碍了“知识普及”。

知网会不会消失的问题,其实不光中国,是全球性范围内的一个大问题。

早在2012年,一篇自剑桥大学菲尔兹奖得主高尔斯教授(Timothy Gowers)的文章被学术界疯狂转发。

在博文中,Gowers教授认为全球最大的“知网”无偿窃取科学家研究成果,以及审稿编辑等服务。而刊载这些研究成果的期刊却一再涨价,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

Gowers教授呼吁,全球科学家一起联名抵抗“爱思唯尔”的学术垄断,并拒绝为其提供审稿和编辑服务。

(全球抵制“爱思唯尔”网站,图源:“知识的代价”)

随后,在硅谷创业的数学博士泰勒·内伦(TylerNeylon)创建了一个专业网站——“知识的代价”,呼吁全球科学家和学者联名反对。

说道“爱思唯尔”的前身,可是能追溯到16世纪,现代公司的起源是从1880年开始,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

像是《柳叶刀》、《细胞》、《四面体》等学术期刊都在他的旗下。

不仅如此,全球每年250万的学术论文都收入在他们公司,想要查看论文,你就要付费。

(图源:ELSEVIER)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爱思唯尔”所定的价格远远高出美国高校的承受能力,拿着别人家的论文,再高价卖给对方,“爱思唯尔”的运营模式真的这么“暴利”吗?

据了解,加州大学系统中,10所高校,每年产出的论文占据美国高校论文产量的10%,去年,发表在“爱思唯尔”就有10000多篇。

加州系统每年至少花费1100万美金在“爱思唯尔”公司,用以知识付费。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承受不了高价订阅费用的不光是“加州系统”,连从不缺钱的“哈佛大学”都觉得贵。

哈佛大学在 2012 年也曾表示,他们已经难以承担越来越贵的学刊,尤其是两个在 6 年里涨价 145% 的出版集团。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nstanz)甚至因为价格在 5 年里增长了 30%,在 2014 年全面停止订阅爱思唯尔的学刊。

知网把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高价卖给科研人员搞科研。

然后搞出的科研成果再被知网高价卖给科研人员搞科研。

学术圈被反复的割韭菜。

茨维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序言中曾写下这样一句话:

“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

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

(图源:微博)

全球最大的“知网”还只是在部分领域进行“垄断”,并且解除“垄断”的方式就是付费,仅此而已。

难以想象,如果一种更加普遍的知识(加减法、健康常识)被垄断,人类阶级将会被“固化”到怎样一种程度?

人类闪耀的群星,也将就此暗淡。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