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2022央美复试考题解读:五位专家为广大艺考生指点迷津

2022-04-18 13:42:25 来源: 腾讯网

原创 陈徽 雅昌艺术网

又是一年艺考时,一大批未来的艺术家们整装待发,摆好各自的视频机位,开始新一轮的鏖战。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本科复试线上考试现场

或许很多人对艺考的印象依然是“一条捷径”,但寒窗苦读哪分书册还是画纸。

更不用提如开盲盒般的校考考题,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眼界,那些“限定版”考题或许会让一部分考生当场两眼摸黑……

从今年2月开始,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招生线上考试不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今年,央美愈加完善的线上考试布局,给考生及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放心应考的同时,考生们会更加把心思放在解答考题上。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本科招生考试监考现场

虽然考试的形式更趋于方便,但考题可不会变得轻松。

日前,中央美术学院在官方公众号公布了本科招生考试的复试考题,瞬间在各个平台掀起了央美复试考题话题热度。其中,书法考题尤为“惊人”,要求考生通过“20个不可连读的汉字”进行书法创作,从字面意义上真正实现了“每个汉字我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啥也看不懂”。

早在2018年,央美书法考题就曾让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考查书法学生在书作、诗词题跋、古文字方面的能力。考题的不断变化,也对考生的综合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要求。

历年来受关注较多的实验艺术专业,今年在考题中设置了“疯狂台球桌”这一命题。要求学生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丁仪与汪淼关于一张违反物理规律的疯狂台球桌的对话,进行装置艺术作品创作。

而与实验艺术专业的“科幻感”不同,造型艺术专业、中国画专业的考题则回归了日常,走进自我,走进生活。

造型艺术专业素描考题“镜像中的你与考场”,要求学生描绘自身所处的考场空间;色彩考题“一双鞋”则让学生用艺术创作的方式重新审视生活中最常见的服饰配件,同时引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深刻意涵。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造型艺术专业本科复试考题

中国画专业在素描和专业写生两个科目中,分别设置了“自我肖像”与“家人肖像”的不同默写角度。对于这类既“熟悉”又“陌生”的考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认为,“在这次考试中,可能有一些学生对这个考题感到很突然。如果他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还是比较常规。比如对家庭成员的默写。其实,如果你能够生动地表现一个对象,那他就是‘家庭成员’。如果按照套路,或者背题来参加考试,肯定会对考题感到惊讶。但综合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一定不会觉得这是一道难题。”

因此,无论是超出想象的“科技感”,还是令人诧异的“生活化”,只要基础扎实,有一定的综合素养,能沉得住气,一切必定迎刃而解。

但或许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还有许多困惑没有解开。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下的社会环境不仅催生出了新的考试方式,也要求学生自己做好准备。

那么,学生需要怎样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20个不可连读的汉字”何解?

在复杂多变的考题背后,央美究竟需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考题与学院教学、社会的未来发展存在哪些联系?

为了得到答案,雅昌艺术网邀请了五位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围绕本次央美复试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

在艺术的自我审视中形成独立思考

雅昌艺术网:此次央美中国画专业为什么要以“自画像”和“家人画像”为题?

刘庆和:今年之所以出这样的题目,是想让习惯画他人的考生尝试画一画“自己”。事实上,画“自己”也并不容易,往往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作为一个有志于从事艺术创造的年轻人,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是很有必要的。自画像既能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也能重新审视自我。

专业写生的题目并不难,考生对家人应该都很熟悉。出题小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次考试中,让一些对中国画专业学习具备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考生凸显出来。相对而言,那些依靠背考题或者习惯于临摹复制缺少独立思考的考生,在这样的考试中感觉到一定的难度,是这次考察的目的。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中国画专业本科复试考题

雅昌艺术网:题目的设置对学生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刘庆和:今年的题目设置方面考虑到一个侧重点,即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不是纯粹的技能。现在的考生在考前准备中,已经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即只会创作题目表面的内容,而缺少自我能力的释放和表达。可能许多学生很勤奋,睁开眼就在画画,但是我为什么要画画?我对画画有多少爱?艺术表达与自己的心性有何关联?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长久地忽略,即使将来考进学院,也容易养成机械被动地学习习惯。

雅昌艺术网:我们了解到,2020年央美中国画的考题是“距离”,但2021年的考题则是描绘半身像和青年坐姿专业写生。综观三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并没有限定于某一种思路。请问这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刘庆和:如果按照规律或者套路来进行应试,那对于艺术创造而言会产生极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出题组每年都尽量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当下的环境和形势对于我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影响等,这些也都在考题的思考范围内。同时,各个学院专业出题组之间也会有一些交流,让我们把招生考核人才这一块做得更加灵活,并且更加倾向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徐海

“20个不可连读的汉字”背后隐藏着汉字书写的艺术性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书法专业本科复试考题

雅昌艺术网:请问今年央美书法复试为什么会选择“20个不可连读的汉字”作为考题?

徐海:此次考题挑了20个不可连读的汉字,要求考生用行书或草书书写,并且要按照内容次序全部书写,不可打乱字序。这些单字组合在一起不具有可读性,但创作出来的作品同样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写好了也很震撼人心。

其实,古人的书法作品也有这种情况存在,比如王铎有很多大幅作品,书写的内容不成句,但依然是一件卓越的艺术品,今天依然陈列在博物馆里熠熠生辉。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考题考得内容更深。考题考查了考生在书写时,离开了文字内容和文学性,还能否将这几个字的上下关系处理好。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考试。

王铎草书节临《淳化阁帖》立轴,节临自《修小园子帖》、《阮新妇帖》、《诸贤帖》等

雅昌艺术网:此次考题的设置与之前的考题相比,有哪些不同?

徐海:这样的考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性和探讨性,与之前常规的考题相比,此次考题更容易满足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我们不否定书法创作要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只不过高校作为学术研究单位,我们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且现在看来是成功的。

中央美院书法系注重汉字结构美的研究、表现、学习,当然写一件很完整的书法作品,需要一个精美的文辞,但是要在把字写好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文辞,这样书法作品才会更完美地表达出书法艺术的本质。

央美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谈“认知接口”

对教育的认知与时代哲思贯穿其中

雅昌艺术网:今年的考题“认知接口”以教育为背景,同时结合了一个有哲学意义的“窗x镜x屏”的内容阐释。请问这道题的出题初衷是什么呢?

宋协伟:这道试题基于我们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思考。

从“教育内涵”来看,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该组织的第41届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了名为《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报告。报告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利用超越地球边界,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等宏观背景,提出了需要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哪儿学和何时学”的迫切需求,并探讨和展望了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

从“教育形式”来看,当下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越发多元,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也被迫在时代的发问中不断地进行着反思。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不断反复也在牵动着社会行为的轨迹,让曾经司空见惯的稳定教学状态成为一种“奢侈”。

学校教育无疑是人才最重要的“认知接口”之一。在“教育内涵”的回归和“教育形式”的变革中,“接口”的概念变得至关重要。它可以如同“窗”建立起内外的关联,如同“镜”对真实世界进行直接反馈,如同“屏”以跨维度、跨尺度的方式呈现认知体系。因此这道考题意在用造型能力表达对于教育的认知与时代哲思。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复试考题

雅昌艺术网:一直以来,设计学院的考题都是不断地涉及社会热点,今年的“元宇宙”也不例外。今年为什么抓住了“元宇宙”这个主题?

宋协伟:“关注社会,关心人类”,是设计学院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并且我们对虚拟现实、技术伦理等问题的探讨也已经有数年之久,从展览策划、论坛组织、讲座邀请到课程设置都有所涉及。

关于“元宇宙”,我们更加关心的是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哲学内涵以及技术通路为人才培养所带来的启示,通过研究其“参与主体的交叉性”、“研究领域的交叉性”、“应用维度的交叉性”为设计学科在更广泛的交叉领域拓宽理论范畴及实践应用场景。而“虚拟化身”恰恰是一个涵盖了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应用属性的载体,可以作为“元宇宙”这个大概念下一个可以落地探讨的命题,在考察考生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的同时,使创作和表达更加有的放矢。

雅昌艺术网:设计学院的考题对考生提出了哪些能力的要求?出题组希望通过这些题目,为当下社会传递出怎样的观念?

宋协伟:在考核考生知识储备、时事敏感性、创意创作能力的同时,也在审核他们面向社会、生态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面对问题的判断力、执行力与使命感、责任感,并考察他们是否对提升自身知识体系具有热切的追求。

考题不仅承载着学院所关切的问题,承担着人才识别的功能,也是扩大社会教育、传播教育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当今的教育体系,需要随着时代的剧变不断加快改革步伐,而设计学院的考题设置,也在持续传递着这样的呼声。我们着眼于“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生态危机”等具体时代挑战,在多领域知识获取更加便捷、资源平台更加包容的背景下,呼吁学科从相对单一向交叉融合、跨界创新转型。并以这样的努力影响越来越多关注考题的决策者、从业者和求学者共同助力学科建设、教育优化和社会进步。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马浚诚

副院长李亮谈复试考题与学院的未来

雅昌艺术网:请为我们介绍一下今年央美城市设计学院初试和复试出题的整体情况。两者之间的考核倾向有哪些不同?

马浚诚:经过这些年招生改革。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招生考试目标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我们的方法可以说是“阳谋”,在初试中主要考查学生的手绘表达技能。区别于传统的美术考前学习,我们更加注重发掘真正热爱设计,有个性手绘表达能力及基本职业素养的好苗子。而复试科目“设计基础”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解题时表现出来的平面与色彩构成素养。“命题创作”主要是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思考及创意表达能力。面对当今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招生中注重考察学生设计基本素养中“不变”的部分:比如对设计形式美的理解与运用,对身边正发生的变革及日常生活中 “衣、食、住、行、用”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城市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复试考题

雅昌艺术网:作为出题者,您如何看待“透明”与“未来出行”这两道考题?

李亮:这次《设计基础》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形态”的抽象概括能力和主观色彩想象力。考题要求考生以日常物品为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并结合色彩进行表现,来完成一张具有主观性表达的设计作品,其中表现的焦点即在对“透明”的理解。题目背景材料主要来自柯林·罗的《透明性》一书,意在揭示立体主义绘画中“透明性”概念本身在当代艺术中的潜在的普遍影响以及“透明性”对现代设计和现代建筑的影响。题目本身在理解上的确有一定难度,但也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深入浅出”的可能。考生可以采用纯粹的如玻璃器皿或相似性状物质的“透明”(物理透明);也可以通过抽象形式来表达画面,通过图形组织(图形间的交叠,互渗等)表现对“透明”的理解(现象透明)。要求把文字加入画面也是为了强调对考生画面平面设计组织与构成能力的考察。

柯林·罗《透明性》中译版图书封面

《未来出行》的题目源自去年十月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我们知道信息,能源及交通构成了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驾马车”,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任何一个时期,交通都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未来出行”的题目即是希望考生面向未来,以设计师思维和大胆的想象力表达对未来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雅昌艺术网:我们看到“未来出行”这道考题有比较特殊的地方——考生可以从三种题目方向中任选其一进行作答。这与现在城市设计学院的教学和培养工作有哪些关联?

李亮:题目要求有三种解法,分别是:A,以“未来出行”为题目设计一件交通工具或一个交通设施;B,用电影分镜头脚本的形式描绘一组“出行的过程”;C,描绘一个以“未来出行”为主题的城市场景。这三种解法分别应对了城市设计学院的三个学部方向:A,创意城市学部——主要是产品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方向;B,文化城市学部——主要是电影与视觉特效、动画制作等专业方向;C,艺术城市学部——主要是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等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表现方法和对专业的基本理解来选择解题方式。同时,学院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考察考生基础创意能力的同时,初步了解学生对未来专业学习的一些思考。

结语

综观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各大学院的考题,我们会发现,它们对考生的要求更加多元。除了最重要的绘画基础以外,既有对自反性的思考,也有对艺术边界的探索。同时,在传统的艺术史常识外,还需要考生敏锐地感知当下社会热点、更丰富地表达作为社会参与者的自我。

或许我们可以说,艺考并不单单只关注“艺”,它也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观察与考查。

原标题:《2022央美复试考题解读:五位专家为广大艺考生指点迷津》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