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静心品书,用心成长——袁志气、李珍、陈刚名师工作室读书沙龙活动

2022-04-16 09:41:14 来源: 腾讯网

静心品书,用心成长

——袁志气、李珍、陈刚名师工作室读书沙龙活动

4月11日下午1:00,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袁志气、李珍、陈刚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云上”,展开了以“阅读赋成长 ,‘品格’促发展”为主题的联合读书沙龙活动。

首先,陈刚名师工作室成员单永佳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读《为品格而教》这本书第一章的学习心得。单老师认为,当下的教育所努力追求的境界,就是教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而数学学习中“带得走的东西”,就是即使学生忘掉具体数学知识以后,依然能从数学视角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数学素养和文化自觉。

接着,由袁志气名师工作室成员吴靓伊老师谈了自己对《为品格而教》第二章的思考——溯源索本,扣问求真。吴老师说到数学上有很多有关数学史的知识,可以在数学课中渗透人文情怀,把数学史融入故事之中,让学生走进一个个数学故事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背后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而且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力也会更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形中涵养了学生的必备品格和数学素养,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第三位分享者是李珍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佳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为品格而教》这本书第三章的读书体会——追求“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的课堂样态。李老师觉得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课堂,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聆听了3位老师的阅读心得之后,3个工作室其余成员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纷纷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让大家感到惊喜的是《为品格而教》的作者周卫东校长为我们这次读书沙龙活动还特地录制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周校长讲了三点:1、感到很敬佩,敬佩大家在疫情形势尚不明朗,需承担繁重线上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不忘读书提升自我。2、感到很高兴,高兴自己的《为品格而教》一书能得到同行的认可。3、感到很期待,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关注,一起成长。周校长的寄语既是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通过这次沙龙活动,我们全体成员会更加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小伙伴们,快行动起来吧!

附学员心得遴选:

教师因读书而美丽,教育因读书而精彩,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为品格而教》第一章 理论辨识

读书心得

陈刚名师工作室成员:赵润茹

为品格而教,初读这本书,我脑中便立刻产生疑问:什么是品格?这恐怕也是多数人的疑惑。所以第一章,周老师便进行了“理论辨识”,旁伸博引,让读者在了解众多的概念的基础下,对品格有所了解——品格的内涵可以有两个维度:一是德性维度,宁一个则是品质特性维度。

第一章虽然只是对于“品格”进行了理论辨识,但在作者娓娓道来的小故事中理解,读来也不算晦涩,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思考。我们的课堂,到底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我一直对学生说,老师现在教给你们的,不是这一个知识点,不是这一道题的解法,而是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如今一看,和不就是我想教给学生的“带的走的东西”么?正如周老师所说,教育不过是一场顺势而为,顺儿童之理,处儿童之势。“为品格而教”,才不失教育的本质!

为品格而教

——让数学课堂更具生长力

袁志气名师工作室成员:于婷婷

初识周卫东校长,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外出学习,有幸聆听了周校长的《确定位置》,当时就觉得周老师似乎与生俱来有一种“长大的儿童”的自然灵动,他乐此不疲地跟孩子们在一起研究数学。《为品格而教》让我再一次认识了周校,书中的15节经典课例,每一节都体现了他“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的“品格课堂”教学样态。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学生数学学习不好归结于不理解,其实数学的学习是灵动的,数学这门学科是要讲道理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催化学生的数学意识,要有意识地把数学概念等应用于学生生活情境中,理解了数学本质,学生的意识的种子才会萌芽。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勇于发现的眼光、重视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为品格而教,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

李珍名师工作室成员:吴志云

从教以来,怎样才能让课堂有深度、有活力、有生长力,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自己。一直羡慕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不仅课堂环节设计新颖,还无形之中渗透数学思想;不仅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游刃有余地把控住课堂节奏。通过阅读周卫东校长的《为品格而教》中“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的课堂样态,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教育是有温度的,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对于孩子,他们更多的是鼓励和欣赏,而非一味地指责和批判。当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是不耐烦地让他坐下吗?不是是否迅速捕捉利用有价值的生成信息,让教学“增值”,才是教学的智慧。

这一本书越细读越让我感觉受之有益。对于周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充满了好奇与钦佩,接下来有机会希望可以多多聆听到他的课,尽快学习到更多,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BMJXX

关注白马涧小学

分享教育教学故事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