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凌宗伟: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知识的转化

2022-04-15 06:53:05 来源: 腾讯网

【异史氏曰】我跟几位老师探讨教学设计这个话题时谈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效果往往与教师是不是具备引导学生讲知识转化为技能或者新的认知有关。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比如我们让学生阅读一篇文字,没对这文字进行任何讲解,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文字的要点,或者要求学生运用上一堂课学到的某个原理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将新知识转化为新的认知结构过程。当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去的时候,就慢慢地形成了某种技能,大脑就将知识转化成了自然的能力:它不是意识或记忆,也不是思维过程,而是综合的潜意识行为。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获得: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

(2)转化:我们把周围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就是转化过程。

(3)评价: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应新的任务,或者运用是否正确。因此我们要对学到的知识多反思,多评价,看自己学得是否到位。

李振涛老师认为:“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根本上是人的问题,特别是教师的问题,转化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以为从教师教的视角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能有意识地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识相对熟悉的内容无疑是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如果在教学中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转化”就有了可能。譬如,《乡土中国》重谈到的“差异格局”与学生生活所见联系起来思考,或许就可能加深对亲属关系、宗法关系以及人们常说到的“圈子”的理解了。至于评价的转化作用我想大家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李振涛老师建议:“要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等教研活动中,将转化问题确立为日常性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基于转化的研讨文化,通过这种文化土壤为教师培育出系列化、具体化的转化路径、策略和方法。”我以为这一建议也是可以采纳的,但关键还是在我们不能只考虑解决教的问题,更要考虑解决学的问题。

罗碎海、周建锋两位老师在《高中数学问题探究》谈及转化策略时说:“要解决一个新问题,常常采用由生疏到熟悉、由复杂到简单等转化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转化时要注意问题的等价性。三角公式的应用及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化简、计算、证明等都体现了转化(化归)思想。”这一点我是相当认同的。

我们运用转化策略其实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自己的个人知识。维果斯基认为,自我中心言语实际上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就是将知识转化为个体深刻认识的过程,人们一旦对某一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深刻认识就可能调动它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