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18:36:16 来源: 腾讯网
大象新闻记者 张嘉忆
“我起初以为是哪位校友充错了饭卡,当时还找辅导员询问如何退钱。”近日,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王慧发现自己饭卡里突然多了200块钱,而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和她有相似经历。据悉,在4月1日,河南科技大学向全校3606名学生的校园一卡通中,充值共计72.12万元作为“隐形餐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不仅是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内多所高校都在采取类似的方式,“隐形资助”贫困学生,在相关专家看来,此举不仅保护了贫困学生隐私,也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用大数据锁定贫困生 “偷偷”给其发餐补
“我每天都要算钱,一天大概会花20块钱左右,一个月吃饭会控制在700元至800元。”王慧是河南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靠着自己努力从豫西一个小县城考到了她理想中的学校,来到大学的王慧发现这里的消费水平要比她老家高出许多,而“省钱”就成为王慧每天需精打细算的必备工作。
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自尊心很强的王慧大学里并没有向学校申请过助学金和特困生补助,学校的贫困生名单上也从来没有她的名字,“我是班委,我清楚的知道班里同学的家庭情况,有同学比我更需要这笔钱。”
“在去年11月疫情封校期间,她一卡通刷卡70次,一个月才花费384.95元,符合我们大数据筛查标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翟国安,负责学校的学生资助等工作,他提供给了记者一张关于王慧在校的消费数据表,这张表内的数据清晰地显示了王慧的日常在校消费情况。
据介绍,经过进一步的侧面了解,也印证了家庭条件不好的王慧一直都在省吃俭用。翟国安表示,在通过大数据他们锁定了不少类似王慧这样的贫困生,学校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生,调取了2021年11月份因疫情封校以来,学生在食堂的消费记录,对全校3.6万余名本科生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以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情况为样本,将当月食堂就餐次数(60次以上)、月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等列入指标体系,同时对比困难生信息库,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最终确定3606名需要帮助的同学,无需他们提交申请,便能收到学校的这笔隐形餐补。”翟国安说。
河南多所高校 都在悄悄资助贫困生
无独有偶,河南科技大学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对贫困生做“隐形餐补”的学校。据悉,为了让家庭困难但没有申请助学金的“隐形贫困生”能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河南省内多所高校都在悄悄资助贫困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南工业大学也在几年前便开始了“隐形资助”工作,主要针对家庭贫困、并且在学校生活节俭的学生。
此前,记者在河南工业大学采访时,该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学校一直在对“隐形贫困生”进行悄悄资助。据介绍,这个受助名单是动态的,每个月都会根据收集的数据调整。学校方面会调取校园卡服务中心和网络中心的数据,了解学生们的平均消费、最低消费情况,选择最困难的学生进行生活补助。
采访中,翟国安也向记者坦言,这几年不少高校都会采取类似的办法去帮助贫困学生,他们也是看到其他高校这么做后效果不错,才决定效仿实行。
除了为贫困学生饭卡“偷偷”充钱,省内一些高校也在进行其他形式的隐形帮助。去年11月,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温暖过冬,洛阳理工学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越冬棉衣,共计发放越冬棉衣315件这也是该校连续第12年举办这一活动。据该校一位老师介绍,这些棉衣由爱心企业以优惠价格提供,学校统一采购方式进行。为保护学生隐私,学校买了款式不同、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棉衣,学生可根据喜好,自由挑选。
利用大数据隐形资助学生 暖心背后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直接补助学生饭卡的做法符合民法典关于人格权的尊重和保护,对于大学生个人隐私给予了极大的保护,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认为河南省这些大学的做法充分保护了学生隐私,是值得提倡的,也符合《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补助。
省内一位高校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大数据发现贫困生并对其进行“隐形资助”,这一暖心之举不仅能解决贫困大学生实际经济困难,又能保护他们隐私,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祁雪瑞同样表示,这种隐形资助的方式是“喜闻乐见”的,非常值得各大高校学习和推广。
“和传统申请相比,这不仅是照顾到了贫困学生的自尊,也是学校从‘被动’资助到‘主动’资助的一种转变,”在祁雪瑞看来,传统的助学金申请方式会让申请人感到繁琐,也并不精准,能否获得资助,主要取决于申请人的性格或对公益资源的态度,而不取决于申请人是否是真的贫困,而这种新的资助筛选方式更加科学一些。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王慧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