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难道没有了补习班,中小学生就不“内卷”了吗?

2022-04-13 05:45:08 来源: 腾讯网

难道没有了补习班,中小学生就不“内卷”了吗?

其实学习这件事儿,很多人都弄不明白。

从我小的时候到我孩子小的时候,这30年以来,中国家长的“陋习”就是给孩子报补习班。

孩子期中考100分,期末考98分,补!

同学家孩子学跳舞、学钢琴,也补!

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补补补!

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花钱请上好老师,催促着孩子多背书多做题,这才叫正儿八经的学习。但凡是那些让孩子写完作业就抱着手机电脑玩的家长,都谈不上称职和负责。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孩子玩手机、打游戏、看漫画都是浪费时间。只有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才是板上钉钉的好事。

结果我们的教育,完全被补习班给带坏了。

01

校外补课很赚钱,地球人都知道。

不管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一个课时都需要100至200元不等。虽说我国目前基本解决了贫困,全员迈向温饱和小康,但是动辄给孩子报上三五个补习班,每学期只有4个月,花在孩子补课上的费用却至少需要数千元到数万元。

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几乎是家庭收入的一半到全部。

那么这样耗尽资财、费时费力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吗?

平心而论,正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在补课,所以孩子们在班级、年级的成绩排名并没有变化,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数,相比连年暴涨的高考人数,基本上保持稳定。

所以说,别看以前那些“视补课如命”的学生和家长,整天就像脱口秀演员一样,一放学就在大街小巷和公交汽车上行色匆匆地赶场子,但实际上,每年花费数千元到数万元报补习班的孩子,其天赋才智和学习成绩,不见得比那些在农村家庭和留守家庭长大的孩子,能考出更高的成绩、考上更好的大学。

因为学习,最终靠的是自觉和自律,而不是父母、老师和家庭。

02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很有趣,也很无趣。

有趣的是,各门课程和音体美的学习,能够让你在平静如水的生活中,接触、认识和理解仅靠你自己根本不可能悟出的道理。

假如地球只剩下几个人,显然只有不偏科、爱学习和成绩好的孩子,更能够传承和延续人类的文明。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很可能连自己的衣食温饱都解决不了,又何谈生存与发展呢?

无趣的是,当孩子把上学和读书,等同于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大多数父母却往往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在说教和投资,把催促孩子学习的行为,当成是争名逐利、养儿防老的手段,更把逐渐开始萌生自主意识的孩子,当成是光耀门楣、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

可以说什么算盘都打尽了,就是唯独少了些为人父母、关爱孩子的人情味儿。

所以对孩子来说,自己的喜怒悲欢和成败荣辱,不过是父母眼中的一丝光亮。

大人喜欢追求的是虚荣、利益和价值,而孩子的快乐,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03

事实上,在“双减”以前,很多应试化、超前化的补习班,早就变了味儿。

音体美培训班,诸如钢琴、足球或美术,即便是旨在培养孩子兴趣,不在意考证考级的家长,只要你持续投资,总会在目的不纯的教培机构的驱策下,将成绩看作一切!

没错,很多孩子在培训伊始,出于人性和童心的天然,确实对音体美有着相当的兴趣。但是随着“沉没成本”的加剧,父母也花了大价钱给孩子购买乐器、装备和课时。

许多孩子开始发现:自己对于某种课程的兴趣,竟然变成了家长逼迫自己学习的工具。

所以每个城市每年都有数万学习钢琴、训练足球或练习美术的孩子,但是坚持学习一年以上的,不足20%。

最终参加艺考的,不足千分之一;能够成才的,不足万分之一。

所以补习班这件事情,所有家长都应该坐下来好好想一想,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对某类艺术课程感兴趣,而当前这些素质培训班的开设,到底是为了考证赚钱、拿奖加分,还是真的着眼于孩子的天赋、才能和兴趣,真的有实力去培养一个艺术家。

但是很遗憾,有能力培养出艺考生的补习班,不足千分之一,有实力发掘出艺术家的补习班,不足万分之一。

总之,“双减政策”的落地,利国利民。

虽然没有了补习班,中小学生还是会“内卷”,但至少,孩子们不必总是东奔西跑地加班学习,家长们无需过分含辛茹苦地加班赚钱。

花更少的代价,收获同样的成绩和更多的快乐,难道不香吗?

当然那些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真的是赔了、跑了、哭了。

所以很多家长都在声嘶力竭地大喊:

补习班,退钱!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