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8:42:35 来源: 腾讯网
近日
一则家长深夜在孩子的班级群里
智捉“李鬼”的新闻
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上了热搜
这位家长不仅第一时间
发现了骗子的骗局
报警和老师联系
并且拼手速抢了红包“截了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骗子冒充班主任收费
被机智家长“截胡”
近日在辽宁大连,深夜11点多,一名家长在孩子的班级群里看到一条班主任收缴材料费的通知,材料费共512.5元。因为红包上限是200元,班主任让家长们分3个红包发到群内。
半夜催缴费,这种反常的情况引起了这位家长的警觉,他立刻联系了社区民警,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确定对方是骗子后,这时有家长按照要求,发了3个红包进群,情急之下,这位家长抢先一步领了红包。骗子发现红包被抢,恼羞成怒让其返还,这位家长直接戳穿了对方的骗局。
原来,骗子伪装成家长进群后,趁半夜,换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企图行骗。幸好这位家长机智过人,才阻止骗子得逞。
家长群“老师”发通知要收钱
十余名家长被骗
近年来,骗子伪装成班主任老师进家长群行骗的新闻时有发生,2020年11月,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就侦破一起家长群诈骗案。
2020年10月19日,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冒充老师在家长群里收费诈骗。接警后,民警调查发现:10月11日晚8点半左右,某小学一班级家长群,“老师”突然发通知称要交资料费 298 元,收到信息后,家长纷纷转账,没想到,发通知的“老师”是“李鬼”。
当真正的老师发现情况并在群里发出诈骗警告时,已经有10多位家长被骗。
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查明原来是该班级的一名学生玩手机时添加了一个陌生网友的微信。聊天过程中,对方诱骗该学生将班级家长群的二维码发送出来,得到二维码之后嫌疑人进入该学生所在班级的家长群,随后将自己的微信昵称及头像改成班级一老师的昵称和头像,并在家长群发布收费信息。
案件侦破后,永兴县公安局民警将被骗财物及时返还给家长。
注意!这5大“陷阱”要避开
面对家校群这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家校沟通手段,社交网络上的隐患、漏洞必须引起各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陷阱1
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
“骗子”大多是规模化撒网式
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
特别是在开学季
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
彼此不熟悉时
化名“某某家长”偷偷潜入群
陷阱2
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
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
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很多群聊设置
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
陷阱3
换头像、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
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
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
“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
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
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
并将自己的备注名
修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
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陷阱4
利用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很多老师上课时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
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
不法分子借机下手
利用时间差
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陷阱5
利用私聊等进行针对性诈骗
有的骗子会利用
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
可发起临时会话
这一功能实施诈骗
骗子在家长同意后
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
有的家长觉得抹不开面子
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
就草草付了钱
提醒!家长转账要谨慎 多核实
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做是“小儿科”,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务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 1.家长要有防范意识,首先要明白学校的收费一般不会通过网上进行,也不会要求单独转进某个私人账号,如果收到在线转账支付费用之类的消息,应该立马与班主任或学校老师电话联系、发短信、微信核实真假,不要随意进行支付。
■ 2.建议老师(或小组管理员)将QQ群设置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关闭“允许被搜索”。
同时实施实名制以审核每个群里的家长身份,以防止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群。
■ 3.老师应该不时关注群里的人员情况,清除可疑人员。家长也要随时核查群里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不给骗子行骗的机会。
■ 4.学校和老师应注意保护家长的联系信息,家长朋友也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班级群的相关信息,不要给陌生人分享二维码进群。
■ 5.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本文综合自 | 新浪微博、潇湘晨报《家长群“老师”发通知要收钱,十余名家长被骗,因学生玩手机加上陌生网友骗取家长群二维码进群诈骗》(记者陈诗娴 通讯员陈丹 刘烈攀 实习生邓宁龙 王开慧)、江苏警方《反诈直通车|中小学生临近开学,最要当心骗子冒充班主任进群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