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07:49:29 来源: 腾讯网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文/吕航
鉴定对象:《真实生长》
播出平台:腾讯视频
没有选择,是不是意味着没有痛苦?第一批经历教改的95后,如今又成为了怎样的人?
纪录片《真实生长》用8年时间跟拍发生在同一时空的三段不同经历。故事发生在被称为“素质教育试验田”的北京十一学校。这所中学原本有高达90%的重点大学升学率,2012年起,十一学校开始采取全新教育形式:取消班主任,采取导师制、走读制、自主选课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表,可以和老师“正面硬刚”提议改进学校管理方法;课余时间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安排:可以组乐队、开展辩论赛、拍微电影。三位主人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前学习承担责任,面对理想和现实间的抉择。
三个孩子分别搭配有着不同教育理念的导师。非典型学霸周子其性格飞扬跳脱,导师是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历史老师李亮;文艺青年陈楚乔的导师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创作的黄娟;成绩较为平庸,但一心向学的乖乖女李文婷来自山西农村,导师是不苟言笑,排斥学生课余活动的传统教师方习鹏。
三人都曾短暂达成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周子其如愿进入北大历史系,陈楚乔进入纽约电影学院,李文婷成绩进步的同时,还在舞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但最终,周子其还是在大学毕业后遵从父母意志,选择去芝加哥读金融;陈楚乔毕业归国,发现工作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李文婷放弃了律师梦,毕业后进了银行系统。片中三人的经历是许多年轻人生活轨迹的缩影:从小努力读书,长大后慢慢发现自己只是普通人,慢慢学会妥协,慢慢学会自我治愈。
不过,最起码,十一学校的模式让他们提前学会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的未来,也曾让他们拥有兴趣和快乐。而他们的人生路上,理想和现实、个人追求与家庭期望曾短暂和解并最终自洽。
片中一位学长的一句话挺有力量:“如果我这次做了一个错误决定,那就让我去犯这个错误吧,我才18岁,有机会去弥补,四五年后等到我大学毕业了,或许就再也没有犯错误的机会了。”十一学校的教改目标是“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在2022年的放映会上,三名主人公回顾过去,都认为十一学校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成为自己。而在番外篇中,周子其用一句“逐渐发现自己是普通人”总结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涯。
我想,哪怕教改带来的“更多可能”最终的结果仍然逃不过“普通人”的自我认知,但让每个学生都能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找到自己与世界接触的独特方式,这就是教改对于每个学生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