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中国“五大母校”

2022-04-09 05:44:52 来源: 腾讯网

引言

对中国高等教育而言,1952年也许是最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高等院校科系大调整,将以往效仿欧美构建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造成苏俄体系。这就是“1952年高等院系大调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家们都在讨论这样的“调整”究竟是否有利,但现实往往让人们陷入沉思。在这一年里,除了撤销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组建四大工学院、撤销广西大学等众多知名事件外,最令人遗憾的,也许是“五大母校”的拆分。

五大母校,其实并没有这个概念。在1952年高等院系大调整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进行了拆分,只是相对而言,这五所大学调整的幅度要大于其他高校,以至于我们当下去追溯很多大学的历史沿革时,都能找到这五所大学的影子。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五所大学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拆解之后,却至今仍然是国内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本文就主要来介绍这五所大学大调整的过程。

一、 南京大学

到现在为止,仍有不少人为此唏嘘,曾经辉煌的“国立中央大学”,是国内无可争议的第一号,却在1952年这场大调整运动当中受到最残酷无情的拆解,使得这所近代最辉煌的大学实力遭到重创。

1927年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为了改革教育,将需要的国立东南大学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又改名为江苏大学,最后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此名足以看出这所大学的地位。

创办伊始,国立中央大学一直没有一位卓越的执掌人,直到罗家伦的到来。这位曾经“五四运动”的领袖,年轻气盛,锐意风发,在清华大学校长任上成绩卓越,却被学生们无情驱逐。而国立中央大学却欢迎罗家伦的到来。

▲ 罗家伦

这座新生的大学,没有清华大学那样陈腐的制度和氛围,这使罗家伦能够开启他的改革。他兴办校舍,广延名师,在他的任期内,聘任了厉麟似、顾毓琇、胡焕庸、闻一多、刘光华、马寅初、胡刚复、朱家骅、李四光、柳诒徵、赵忠尧、童第周、曾昭抡等一大批著名的教授,使得国立中央大学迅速超过清华大学,一跃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学。

建国后,国立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在1952年高等院系大调整期间,南京大学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的头号国立高校,明显被针对性的区别对待,一纸调令,就将所有的辉煌打散。

▲ 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各科系最终的去向如下:

一、工学院主体、农学院农业工程系,成立南京工学院(新东南大学,随后食品工业系划分给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划分给江苏大学,化工系划分给南京工业大学);

二、工学院水利系,组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

三、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组建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四、师范学院,成立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五、农学院主体,成立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六、农学院森林系,成立南京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七、医学院,组建第五军医大学(后迁建为现第四军医大学,又名空军军医大学);

八、法学院经济系,并入复旦大学;

九、法学院法律系、政治系组建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

十、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

即与原南京大学有关的高等院校多达13所。

南京大学在此次调整当中也并入了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复旦大学的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四川大学地理系,但并入远不及拆出。即便如此,南京大学仍然是国内排名前列的大学。

二、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一直宣传肇始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这是显而易见的错误。武汉大学的前任校长猛烈批评当前的错误宣传。追溯历史沿革,武汉大学最早只能追溯到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组建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 国立武汉大学

大学研究学术就是求真、求实,然而在研究自身校史时却心存侥幸,此举沉迷于蒙昧的虚无中而不能自拔,那就太过于浮躁,于大学不利,于国亦不利。

武汉大学的首任校长即是大名鼎鼎的法学家王世杰,他对梅贻琦的“大楼大师之谓”并不以为然,他认为既要有大师,又要有大楼,因此他为国立武汉大学建设了极其高端的大楼,使得即使当下,武汉大学依然是国内最美的大学之一。在王世杰校长治下,武汉大学不仅拥有大楼,还拥有皮宗石、闻一多、李四光、王星拱、周鲠生、高翰、郭霖、苏雪林等,群英荟萃,声名一时。

▲ 武汉大学图书馆

然而在1952年高等院系大调整中,武汉大学成为“五大母校”之一,损失严重。具体的拆分如下:

一、医学院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后划归华中科技大学;

二、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

三、文学院外文系并入中山大学;

四、工学院矿冶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

五、农学院主体并入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六、农学院园艺系、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后划归江南大学;

七、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主体并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八、工学院电机系电信专业、土木系建筑设计专业并入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九、工学院土木系主体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大学);

十、法学院经济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现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十一、法律系组建湖北大学,现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十二、工学院部分专业并入北京工业学校(北京理工大学);

十三、工学院部分专业并入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十四、水利学院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划归新武汉大学。

三、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由著名华侨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当时的筹办人员有着蔡元培、黄炎培、胡敦复、郭秉文等诸多教育名流,可见当时的重要性。当年7月,陈嘉庚先生邀请到华人教育家林文庆出任校长。

在林文庆的执掌下,厦门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亮眼的大学之一。他不仅为厦大增加新学科,还要求不能忘却旧文化;他为学校增添了大量的建筑和新设备,并极力网罗学者大师,这样大师有顾颉刚、鲁迅、林语堂、张颐、姜立夫、胡刚复、庄泽宣、陈德恒等等。

▲ 厦门大学

由于陈嘉庚破产、林文庆年事已高,1937年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厦门大学,著名物理教授萨本栋出任校长,他带领厦门大学度过了艰难的抗战岁月。

在建国前夕,厦门大学已是国内高等院校当中院系最完整、知名度最高的大学之一,然而却在1952年高等院系大调整当中,被拆分的支离破碎。

▲ 厦门大学群贤楼

具体的拆分如下:

一、理学院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后成为中国海洋大学;

二、工学院电机系、土木系、机械系各一部分及土木专修科并入浙江大学;

三、工学院电机系主体、机械系、热工系主体并入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四、水利技术专修科并入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

五、文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并入南京大学;

六、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后划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七、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八、工学院土木系部分、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

九、法学院政治系、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

十、农学院并入福建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

十一、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十二、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并入福州大学;

十三、航务专修科并入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后划归大连海事大学;

十四、航海科系并入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后归新厦门大学;

十五、水产科系并入厦门水产学院,后归集美大学。

四、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始终是一所卓尔不群的大学,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当下,浙江大学都名列前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求是书院”的原址组建第三中山大学,随后改名浙江大学。因此浙江大学的校史沿革,可追溯到这个年份。

1936年气象大师竺可桢出任校长后,开启的一系列改革。他秉承“求是”精神,推崇“通才教育”,同时要求政府不干涉学术。在他的努力下,浙江大学聚集了苏步青、马寅初、陈建功、王淦昌、卢鹤绂、束星北、谈家桢、贝时璋、程开甲、李政道、丰子恺等著名教授,也正因此,浙江大学成为当时国内的数学中心、气象学中心,这些改革使浙江大学称为迅速称为中国最卓越的大学之一,被世人誉为“东方剑桥”。

▲ 竺可桢

然而,在1952年高等院系大调整浪潮当中,浙江大学成为了“五大母校”之一,被大规模调整,很多院系成为后来各所大学的核心专业。具体的拆分如下:

一、理学院数学系主体、物理系主体、化学系、生物系文学院、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二、物理系部分并入山东大学;

三、物理系部分、数学系部分并入厦门大学;

四、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

五、理学院地理系主体,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六、理学院地理系部分,并入南京大学;

七、文学院主体、师范学院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八、师范学院部分并入浙江师范学院,后合并入杭州大学,现划归新浙江大学;

九、医学院组建浙江医学院,现归新浙江大学;

十、农学院主体组建浙江农学院,现归新浙江大学;

十一、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业大学;

十二、农学院森林系并入东北林业大学;

十三、工学院航空系并入华东航空学院,现归西北工业大学;

十四、文学院部分、理学院部分并入杭州大学,现归新浙江大学;

十五、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现归河海大学;

十六、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现归东南大学;

十七、法学院停办。

▲ 浙江大学

很多人都在讨论,浙江大学分拆的悲剧是,大部分都去了异地,上海、南京、山东、厦门,甚至东北、西北都有浙大系统。在后来的大学合并潮中,很多大学合并了原分拆出的院校,譬如浙江大学合并了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大学,组建新的大学,假如当年分拆出的其他院校也都在浙江,那么这一次的合并规模必然会更大,浙江大学的实力就会进一步恢复。只是浙江大学没有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那样的幸运了。

五、 中山大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武校即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文校称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去世后,该校在廖仲恺的提议下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由邹鲁出任校长。

中山大学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前后,傅斯年、鲁迅、顾颉刚同时任教的这一段时候。只是遗憾的是,鲁迅和顾颉刚这一对死对头,从上海到厦门,又同时应聘到中山大学,因此没多久两人就先后离职。而当时中山大学的知名教授还有朱家骅、郁达夫、郭沫若、黄际遇等。1927年以后,由于北伐胜利,政治中心转移到南京,中山大学就没有了昔日的辉煌。

▲ 国立中山大学

直到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后,才开始新的传奇。1952年高等教育大调整期间,中山大学被分拆的院校如下:

一、工学院组建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二、农学院组建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三、医学院组建华南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后划归新中山大学);

四、教育学院组建华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五、哲学系、语言系并入北京大学;

六、人类学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七、地质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

八、天文系并入南京大学;

九、中文系、新闻系并入暨南大学;

十、财政系、会计系、经济系等并入中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十一、法律系、政治系、社会系并入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十二、理学院部分、法学院部分并入武汉大学;

十三:植物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

▲ 中山大学农学院

并入中山大学的有:岭南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广西大学部分文理科系、湖南大学部分科系、南昌大学部分科系、武汉大学部分科系等。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