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老师,想象自己是一颗钻石

2022-04-05 20:47:28 来源: 腾讯网

是的,人有无限的可能性,主动打开,积极拥抱各种可能性,才有可能发现自己作为原石的丰富性。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不要二元思维,不给自己设限。

2002年,调入重庆巴蜀小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2003年,担任语文教师、巴蜀梦想网校教学部部长,负责网上课程研发。

2004年,担任语文教师,成为学校语文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进入学校研究部,参与国际学校项目投标,负责“巴蜀文化标准”研发。

2006年,成为学校研究部主任,分管教师教育、科研,主编《同在蓝天下》一书,负责巴蜀鲁能小学和巴蜀蓝湖郡小学课程规划及配套教育工具研发。

2007年,担任教师学校项目负责人,负责巴蜀小学课程管理。

2008年,担任巴蜀小学课程部主任、低年级部部长,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全面管理巴蜀小学低年级部。

这份梳理,清晰地看到我一年一变的工作岗位。

我是慢热型的人,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件事就想一门心思做好,可是在巴蜀小学这样一所充满创新的学校,我一次又一次接受从未做过的工作,几乎每一次,我都会抱怨,但又几乎每一次,我都出色胜任。

直到有一天,先生给我打了个比方,我才全部释然。现在,我也会遇到许多同样有这样困惑的年轻人,这时,我会说:想象自己是一颗钻石。

是的,这就是先生打的比方。他说,每个工作岗位都在打磨你的一个方面,经历的岗位越多,你被打磨的角度越多,慢慢地,你就会像钻石那样熠熠生辉。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先生是教师,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教师。

有时我感觉教师是一群社会情商发育相对不完善的人,尤其是毕业就分配到示范学校的教师(我本人就是)。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争议,但认真想想,是不是有些道理呢?

许多教师一辈子只教一门学科,只做一个岗位,甚至只在一所学校,到最后工作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从某个角度说,这样的经历很容易形成偏见。

如何解决?我的建议是主动承担公共管理岗位,让经历丰富一些,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各种可能,学习自我审视与检讨,保持成长的清醒与自觉。

对我而言,所有岗位中最具挑战的是“国际学校项目投标”,而给我带来最多成长的恰恰也是这个岗位。

我们的项目组有3个人,另外两个人,一个是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博士,一个是数学学科背景的“理工男”,典型的异质组合。每当博士提出一个想法,“理工男”就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有各种追问和异议,于是他们就开始“头脑风暴”,常常以刀光剑影的争辩方式呈现。

我是绵羊型思维,会调动所有的经验认真倾听和理解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风暴”平息,他们总会默契地把目光投向我,邀请我发言。

半年来,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工作模式,我们每个人都因此而获益良多。

这段经历既发扬了我作为女性和小学语文教师的善解人意、善于表达,更重要的是弥补了团队批判性思维的欠缺,我们尝到了新岗位带来的成长,磨到了过去没有磨过的角度。

在频繁的角色转换面前,我们需要想得更远一点,找到当前岗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认清成长的意义,然后主动出击,获得基于岗位的自我成长。

当你拥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有了把一切纳入个人意义系统的心智模式,一切便能迎刃而解。这里的关键是主动为岗位赋值与赋能,最忌讳只看到各种事务,且被动去做。

是的,人有无限的可能性,主动打开,积极拥抱各种可能性,才有可能发现自己作为原石的丰富性。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不要二元思维,不给自己设限。

学校运行有很多小而重要的岗位,比如教研组长、专职会议记录员、活动摄影师、工会小组长……行政赋予是一种方式,主动承担也是一种方式,甚至可以主动一年一换这样的公共管理岗。

做不同的事需要接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这是一个自我打磨的过程,光芒就是这样一点点汇聚的。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有些道理不管多浅显,机缘未到时就是没法理解,只有经历能带来机缘”,去经历,去打磨,去发光,把自己活成钻石的样子。

来源丨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张咏梅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副所长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