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 07:35:19 来源: 腾讯网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院校计划招生人数110万左右,意味着将有300多万考生落榜。
300多万落榜生该何去何从?无外乎继续考研,亦或是走入职场。二战考研人在这300万人中占据很大比例,这样的拷问于他们而言,更加残酷。
人生的指针按着既定的程序不断转动,划过毕业、工作、结婚、生育、退休等生命节点,形成了一座承载社会文化共识的“社会时钟”。按照“标准”的人生刻度,本科毕业应是就业或是就读硕士的时候,而二战落榜者则“踩点失败”。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但是社会对此并不宽容。一旦无法达到社会评价的标准,被质疑和焦虑便会随之而来。
当人生的朝阳时刻混杂了渴求学历的拉力和艰难求职的推力,二战落榜者显得比同龄人更加疲惫。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他们感受着现实带来的挫败,也拼尽全力争取翻盘的机会。
像大多数选择考研的人一样,小麦(化名)的初心也是希望自己可以跳出舒适区、站上更高平台,使简历看起来更具职场竞争力。
为求稳妥,她在第一次考研选择本校、本专业,失利之后第二次选择了社会学,虽然是文科专业,但其中有一门很重要的统计学,她设想自己的计算机学科背景可以在文科考生中突出重围。
然而,两年的筹谋没有换来更高的学历,只是让她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往届生。
2021年4月初,小麦没有在报考院校的录取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二战考研尘埃落定,求职的焦虑又卷起了沙暴——
“4月代表春招快要收尾了,我如果没有抓住机会,还要等半年,焦虑加倍、痛苦加倍。”
那段时间,她常常在凌晨从床上爬起来,深夜里,时钟转动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她不断翻看新上线的岗位、求职形势分析、择业测试……在一切与就业相关的讯息里,放置自己的不安全感。
某一个辗转反侧的夜里,她一下投了很多份简历,其中包括了一些她叫不上名字的小公司。这个行为让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接连收到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
对于二战落榜者来说,求职是孤独的。当熟悉的同学们都有了明确的去向,正在全速前进,守在原地两年的小麦变得不喜欢跟老同学交往,而是把空余时间交给了游戏,“跟他们谈论会觉得自己更失败,游戏里的陌生人反倒更让人安心”。
在那段时间,她和家中老狗的关系也变得格外亲密。父母忙于工作,遛狗便交给了家中唯一的闲人,而这也成为她解压的方式。往常母亲只是在上班前匆忙带狗出门跑10分钟,而当小麦接下这个活儿,遛狗的时间翻了至少3倍。
成都夜雨多,在为数不多的晴天,狗在前,她在后,月光下,只有手机里弹出的简历通过信息,才能让她长舒一口气。
然而,被告知简历通过,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
面试通常以自我介绍开始,再以面试官的几个问题结束:“为什么考研?一战为什么失败?二战为什么失败?为什么不继续考?”
“二战考研失败”成为面试中难以逃开的话题,而一些面试官过度聚焦于此,让小麦感到被歧视。
“我是异类吗?”彼时,她的人生遭遇前所未有的拷问。
既往的日子,她在一条宽阔规整的河道里奔流: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家门口的985高校,流向确定,鲜有波折。也正因如此,在经历考研和面试的重重否定后,她急切地想通过一份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将近半个月的面试无果后,她决定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策划”类岗位孤注一掷,全力备战。备战期间,小麦长时间泡在牛客的面经里,里面有前辈们积累下来的面试题库,而刷题,则是她最熟悉的领域。
“把找工作的过程简化为背题之后,焦虑缓解了很多”,她说到。
求职大约也是在那时迎来转折。在后来的面试中,面试官抛出话题,熟悉的题目让小麦很快在脑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表达自如,面试流程推动地快速又干脆。
2021年5月8日,小麦拿到了一家心仪游戏公司的录用通知。第一件事,便是在牛客上发布自己过去一个月的面试经历,“让后来的人对问题有所准备,心里多少会有点底”。
小麦的帖子部分截图
在回帖区,小麦提前结识了自己的同事,也帮助了许多还在迷茫中的同路人。后来的11个月,她已经不再需要求职,但仍旧活跃在牛客的各个社区,帮求职者答疑解惑。
回望一年前的自己,小麦说,如果没有被录用,那么2021年5月8日之后,自己的面试笔记里会多出一则“失败经历”,但总归是要发帖的。
当受益者成为施与者,善意开始流动。
在覆盖了130余万信息技术类求职者的牛客社区,余也(化名)或许也曾经受益于小麦的分享。
之所以付出两年的代价,余也对考研的坚持更多是来自于硕士毕业后可以胜任“算法”类岗位。
简单来说,”算法”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技术寻找最优解。然而,这样的逻辑却在他求职过程中差点失灵。
2021年12月底,第二次考研结束后的晚上,余也意识到自己没考好,那些曾经激励自己的话不再作数,他在牛客上发帖,与其说是倾诉,不如说是求助。
余也的帖子
心理防线的崩塌,来自于之前苦行僧式的备考生活。毕业后,余也没有离开校园,而是在旁边的职工宿舍里租了一间小屋。
6个月的租期,也是二战考研的倒计时。彼时,他每天早上8点半到图书馆,夜里11点回到房子里。为了减少向父母伸手的频率,他把夜里的加餐,从便利店零食换成了家庭装的燕麦片和奶粉。
建于90年代的职工宿舍比他的年龄还要大,晚上躺在床上,他有时会听到楼里中年夫妻的争吵,流浪狗和猫的叫声形成连锁反应,此起彼伏,通常持续到凌晨。
日复一日,他在简陋的环境里勉强睡去,幻想着,或许明年这个时候,他就坐在某栋研究生教学楼里上课,这让他觉得这样窘迫的生活是有价值的。
对未来的憧憬像是一个真空玻璃罩,暂时隔绝了杂音。而考研失败,则是玻璃罩突然打开,像突然涌入空气一样,余也真切地感觉到来自于应届生、往届生的压力层层叠叠地压在自己头上。
面对失败的几天里,余也很少出门,总是独自呆在屋子里,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兴趣。
“如果第三次考研,就算成功,算上到入学的半年,又要耽误一年半。跟我同龄的人马上硕士毕业了,而我一直在重复同样的事情。”用时间作为筹码,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带来高风险,而年龄带来的危机感,像溅到皮肤上的点点火星,让他猛然惊醒。
回忆起当时的自己,余也说:“那个时候,我迫切想要找到一份工作,无论好坏。”
慌乱中,他踏上求职道路。简历筛选是第一关,也通常是二战落榜者感受重锤的第一关。
他尝试给各种公司投递简历,甚至包括一家与编程毫无关系的知识产权事务所。然而,当他填完信息,点击提交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抱歉,您的毕业年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冷冰冰的一句话,像是当头一棒。
某头部手机生产商的HR子文(化名)大约就是在这时点进他在牛客的求助帖。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子文耐心地告诉余也,如何合理利用面经里的题库。
“你按照我说的来,肯定没问题”,彼时,余也并不相信这样的话,但充满感激。在人生至暗时刻,人的宽慰比系统的提示多了许多温度。
虽然余也最终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某视频通讯公司,但子文仍然是他聊天列表里的常客。
生命中的一个个节点把人生划分成几个阶段,但人和人的故事弥合了其中的缝隙。
与小麦和余也选择脱产二战不同,炅然(化名)的第二次考研是在职备考。
他坦诚有一份工作作为保障,心理和经济负担都会更小,但找到锚点的过程,也并不是坦途。
在找到工作之前,炅然已经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
根据他在牛客的帖子所写:考研就像是一种偿还。偿还自己四年学业上欠下的债,偿还自己未竟的梦想。
炅然的帖子部分截图
他在牛客的昵称是“mathlover”,作为“上过的补习班比吃过的盐还多”的一代人,炅然在惯性中找到了兴趣,他喜欢数学,并渴望从事相关学术研究。为了这个梦想,在保研失败后,他又尝试申请国外研究生,但92分的托福成绩,让他更深刻的体会到失败的滋味。
在他原本的设想中,考研是下策中的下策,但命运没有停下对他的戏弄。
为了备考,他几乎暂停了社交,长期弓着腰缩在书桌前。一同暂停的,还有一场持续7年的暗恋。
从高一军训一见钟情,到大一终于以隔壁班同学的身份成为线上好友,炅然希望可以在自己有所成就之后正式表白,但考研的孤独加速了进程。
那年夏天,炅然放下试卷,从大连坐火车到北京,在女孩学校附近的餐厅,男孩用一场仓促的表白结束了独角戏。而接下来的事,也如同单恋者的一厢情愿与不断受挫。
几个月后,坐在研究生考试的教室里,因为前一天刷题到凌晨三点,炅然感觉眼皮不受控制地往下掉,以致于最后两道大题基本空白。
再一次面对失败,几乎是意料之中的,而现实的压力则更加真实。
回到家中,母亲没有严词厉色,但她从四处收集来的招聘宣传册,以及不经意间提起的某家公司让炅然倍感焦虑。从小学开始,由于家庭的变故,他和母亲在租来的房子里相依为命,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
与此同时,迎面压下来的不仅是最现实的焦虑,更有巨大的落差感。
同学聚会时,他能感受到大家为了照顾他的感受,刻意回避相关话题。但在不同地方求学工作的人们会互相打听周围的好去处,彼此之间形成圈子。北京、上海、深圳……在这些圈子之间,炅然显得格格不入。
怀着压抑的心态,他花了300%的精力放在求职上。根据牛客的校招日历,他投递了超过150份简历。并按照面试轮次、官网地址等制定了Excel表格。
在前20多次面试中,这个表格最大的作用是标注失败,“我必须标清楚,因为太多了,我要知道这家公司我已经投过了。”
彼时,他就像一个陀螺,高速旋转,不能停下。
由于考研错过了大四第一学期的实习,他在牛客上询问2020届毕业生是否可以报2021届实习岗。相比于孤军奋战,他喜欢跟牛客社区里的伙伴交流,“大家都在求职,更能理解我想问的是什么”。
谈及他最终就职的某跨境电商公司,他坦言自己在2021年3月之前,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家公司,是社区里的伙伴给了他建议。
而在他拿到录用通知后的发帖中,他写道:“明年等着我来内推吧。”
一年后的此时,他在评论区看到了许多曾经的自己。而那份写满150多家公司面试过程的表格正在成为后来人的“葵花宝典”。
采访当日,小麦和炅然被录用11个月,余也入职不足10天,过去两年的春招,他们顶住压力追上了社会时钟的指针,但时钟不会停止转动。
对于像他们一样的互联网技术从业者,有人说,20岁能耗、35岁能熬,再大一点就只能趴在键盘上敲代码了,干不了一辈子。而随着产业迭代、竞争愈发激烈、时钟的转速正在加快,程序员们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拧紧时钟背后的发条。
这与牛客的“让成长触手可及”不谋而合。作为一家专注于技术类人才招聘的一站式平台,在3月28日和30日的两场直播活动中,牛客还特别邀请《奇葩说》bbking、武大教师陈铭,优势星球发起人、女性成长平台Momself创始人崔璀,牛客CEO叶向宇,趁早品牌集群创始人、畅销书作家王潇,欧莱雅HR Heidi,元气森林HR Evonne Zhang,小红书HR长意,图森HR陈蕾,施耐德电气HR孔媛等业界大咖坐镇直播间,为同学们“职点迷津”。
直播结束后,相关帖子的浏览量还在不断攀升,直播回放的余温火热,对于正在求职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干货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牛客延续多年以来精选名企题单的思路,让求职者可以消除顾虑,心无旁骛地刷题备战,事半功倍。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求职交流社区,也让上岸者成倍增长。不同帖子,将求职细分成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回帖的人各取所需,让闭环形成,同时环环相扣。
在求职交流社区,经历化作经验,陪伴包裹焦虑,互联网回归人与人的往来。每个人的人生路上充满幸运与不幸、挣扎与蜕变,但牛客和牛客上的人们总是怀着相似的目标同行,守望相助。
这一路上,考研亦或是某个工作岗位都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只要不断向前奔跑,峰回路转总有时。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谁能笑到最后,才是赢家,而如果可以在途中结伴而行,当终点线近在眼前,那会是一群人的狂欢。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