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17:34:48 来源: 腾讯网
考大学前、也就是高考前的12年学生生涯,一般被大家广泛认为是一个整体,中小学12年学习,最后用高考成绩、孩子考入什么大学来检验,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十二年寒窗苦读”,有时也简称“K12”。
虽然在进入大学之后回头看,这12年基本是一个整体,但这是从外部角度,如果从内部的角度来看,这12年也是分阶段的,最明显的就是按照学制来划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当然,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内部,还能更进一步进行划分,比如小学有三年级现象,初中的学生在初二成绩分化等等。不过,我们就不做那么细致地讨论了,只以学制分成三个阶段来说。
小学时拼家长
孩子刚上小学时,还带着幼儿园的习惯。
幼儿园是以探索、玩为主,即使是学习,也不是学校那种规规矩矩地坐着,老师讲课学生听,为了吸引小孩的兴趣,一般都会是多媒体、提问、互动等形式。
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比较大,所以相当多的家长会在幼儿园大班时,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提前让孩子适应小学是什么样的。
不论是上幼小衔接,还是进入小学后,孩子学习知识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知识本身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为初中打一个基础,知识和初中的衔接度也并不大,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校为辅、家庭为主的。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拼的是家长。
初中时拼学校
有了小学培养的学习习惯打底,到了初中,除了学生个人的努力,就得靠学校了。
对多数人来说,小学都是在家门口上的,初中就有可能择校,即使不择校,初中一般也比小学离家远得多,一些学校还可以住校。从距离来说,孩子离家远了,课业也重了,和家长沟通的时间减少。
再加上,初中一般都是孩子青春期的开始,搞不好还会叛逆。这时候,家长说的话孩子就不一定听了,相反,老师说的话可能更管用。
另外,初中生要面临中考分流,学校也会非常重视,会不断地组织学生大考、小考、复习等等,只要学校给力,家长就可以比较放心。
所以,孩子初中时拼的,是学校。
高中时拼啥?
小学时拼家长,初中时拼学校,那么,高中时又拼的是啥呢?
按多数人的看法,小学、初中的内容相对简单,不像高中那么难,所以小学、初中都可以通过认真、刷题来提高成绩,但到了高中,认真、刷题可能都管不了多大用。
那时真正拼的,可能是天赋、是智商。
不过,也不尽然。毕竟比较聪明的、比较笨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中间层,这时候,就是一个人努力、方法、自律、习惯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竞争。
如果说小学的时候拼家长,初中时拼学校,那么高中就是拼每个学生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