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22:55:57 来源: 腾讯网
昨日,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会议上,通报了广州市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奖单位,以及2021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情况。荔湾区在广州市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届蝉联冠军。该区在2021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也获得第一名。
荔湾区是怎么达成这两项成绩,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近日,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荔湾区多所学校严格落实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比如蒋光鼐纪念小学,该校在去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交出一份优良率100%的答卷。蒋光鼐纪念小学的相关做法,或许能一窥荔湾区取得以上两项成绩的原因。
一天3次大课间次次不重样
下午2点到2点30分,是蒋光鼐纪念小学体能大课间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全校学生每人各自手拿一个篮球,伴随音乐列队走进操场。学校为同学们编排了篮球操。这套篮球操结合运球、投篮等基础技巧。同学们先是单独操练,再和身边的同学两两合作:两人面对面席地而坐,双脚相抵,分别在有球和无球状态下完成相关动作。篮球操之后,同学们经过放松,开始跑操。
这是同学们在这一天的第三次外操课。为更好落实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该校在保证体育课时开齐开足的基础上,每天增设3次外操课。
作为身处老城区的学校,蒋光鼐纪念小学因地制宜,通过微改造为学生创造更多室外活动空间。如今,同学们在上外操课时,在参加室外体育运动时,也拥有了更多空间。蒋光鼐纪念小学校长朱能干告诉记者,夏季到来,气温升高之后,学校计划将每天第三次外操课延迟至下午的第2节课之后。学校周边是高高的住宅楼,到时能挡住阳光。
蒋光鼐纪念小学篮球操现场,同学们人手一个篮球。
篮球足球一起抓
蒋光鼐纪念小学制定了《蒋光鼐纪念小学体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打造“全国知名的小场地体育强校”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以足球和篮球“双驱动”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
目前,蒋光鼐纪念小学的同学们在参加大课间篮球操环节时,做到了每人手里都有一个篮球。该校提出的口号是:人手一球,人人会打篮球。学校通过篮球课、篮球操、篮球大课间、班际篮球赛、篮球运动会等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通过校园微改造,学校在校园里建成多块小型篮球场,搭起十多个更适合小学生身高的篮球架,以此增加同学们参与篮球运动的空间。
此外,每个星期该校的学生们都有一节足球课。朱能干介绍,此前学校教学楼四楼有一块空地——几乎没有利用起来的天台。后来,学校将这块空地改造成五人制“天空足球场”。蒋光鼐纪念小学的足球小将们正是在这块场地上训练,而后夺得了省级比赛冠军。
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发展需求,目前该校借助俱乐部和第三方课后托管机构,培育了篮球、足球、游泳、啦啦操等多达12个体育社团,以此满足学生多元的个性发展需要。
蒋光鼐纪念小学教学楼四楼的空中足球场。
学生多是体育运动多面手
在蒋光鼐纪念小学体育教育的长期熏陶之下,不少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发展出自己的体育特长。
六年级女生李同学在上学期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这个学期她转去了校田径队,练习跨栏和跳高。“我想多接触不同运动,有更多特长。田径就比较好,因为有很多项目,我就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项目。”从篮球转向田径的李同学,最喜欢的运动员是乒乓球国手马龙和孙颖莎,因为她小时候也曾参加乒乓球训练。如今,李同学每周7天都会参加体育锻炼。“我们的课间操是篮球,下午是跳绳,能锻炼身体,就觉得对我们非常有益。”周末时,她会下楼跑步,或者打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同为六年级学生的张同学踢球至今已有四五年,曾随队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拿过不少冠军、亚军。此外,他还喜欢篮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每天下午放学后,他在校参加大约两小时的足球训练,周末则到校外的俱乐部继续训练。“我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先在学校利用课后时间做完作业,下午就去训练。回到家我还有复习和看书的时间。”张同学说。
长期重视体育教育,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蒋光鼐纪念小学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学校。该校参加省、市、区体育类比赛获团体和个人奖项300多项。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谢泽楷 实习生:彭祎一 通讯员:肖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