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当语文老师布置了熟读课文,家长要知道方法,才能高效完成作业

2022-04-01 19:40:41 来源: 腾讯网

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有家长给我留言,最怕语文老师布置熟读课文的作业,因为不知道什么程度的熟读才能算完成作业了。明明孩子熟读了,课文也读得很流利了。第二天还是会被语文老师点名,说熟读完成得不好,希望家长给与重视。家长们很困惑,难道熟读课文不是约等于没有作业吗?为什么一个读课文还当成作业了?语文早自习不能熟读吗?都要家长来管,家长也不知道怎么辅导啊?面对家长的困惑,我觉得还是因为语文老师也没说清楚,熟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熟读是对课文了解复习的一个学习方式,语文学习靠积累,积累的方式有很多,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熟读的练习中,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学习。

家长如何面对熟读的作业呢?首先要了解,老师布置熟读的课文作业,是新课文还是已经学习过的课文,这样才能明确熟读练习中的重点。其次,在熟读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读5遍才能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家长要了解孩子对于熟读的理解能力,适当增加或者减少熟读的次数。最后,我们完成熟读作业练习后,对课文的理解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是需要家长和孩子有一个学习的总结,也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的语文教学。熟读是一个非常日常的语文积累形式,家长和孩子都应该重视,而不是认为熟读就是等于没有作业。只有把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学扎实了,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关于熟读,家长需要做好以下3件事。

作为语文老师,我不太建议有的老师布置熟读作业时,动不动就上升到10遍、20遍,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熟读负担,而且也没有哪个家长在实际辅导作业中,能够有耐心掐算着时间,督促孩子认真的读上20遍。无意义的熟读、没有思考和学习目标的熟读,是浪费时间。所以一篇课文,我们只要认真读上5遍左右,基本上都能达到熟读的目标。比如在读第一遍之前,认读每个字词读音,做好准备,这样第一遍读起来就更感受语言文字在课文中的韵律,不会因为不认识的生字词卡壳。这是对于新课文的熟读准备,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作为加深理解和复习,更应该明确相关重点字词、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否需要重读、轻读等。

第二遍和第三遍的读,是了解课文信息的读,记住相关的重点内容,明确重点句子,甚至可以有感情地朗读。逐渐熟悉课文的意思等,第四遍和第五遍的读课文,能力好的学生就已经可以背诵课文的。如果还不会被的同学也不用着急,家长给与辅导,帮助孩子辅助记忆,理解相关的重点,不要让孩子有一种死记硬背的感觉。就算读完5遍记不住也不要紧,熟读课文的目的是巩固和学习,我们家长在督促孩子熟读课文的时候,不要把重点放在“背”上,而是多读,无论读几遍,学生们通过熟读,达到的语文学习目的,是吃透课文,理解课文,让语文学习达到积累的目标。

有的家长会说,小岛老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家孩子就是这样的,比较抗拒读课文,背诵课文,我们自己小时候学习语文的时候,也很讨厌背诵课文。相对于熟读,有这个时间,我辅导孩子多做点练习和写作训练不好吗?家长有这样的看法,其实还是没有认真看待熟读课文对语文学习产生的影响,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点。孩子不喜欢熟读,主要是家长首先表现出了,熟读课文没有必要的看法,低年级的同学,本身就识字量少,如果没有熟读训练,就更难积累,不光是课文阅读困难,在课外阅读上,孩子也会产生抵触情绪,语文学习就很难开展了。

一旦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光熟读的训练目标没有达成,语文各项需要积累的学习也无法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觉得熟读课文很烦,就要求看手机、看视频容易,更没有阅读的习惯,家长一步步妥协,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总想着找捷径,找容易的方法来做,这样是很难让成绩进步的。家长觉得熟读课文可以在早自习做,觉得这是老师的事,教不好也是老师的问题,语文成绩难提高,也是老师教学水平不高。所以你很难和这样的家长去建议,如何让孩子坚持每天晨读,培养语感,复习课文。如何做好课外阅读,积累和拓展孩子的知识体系,还有怎样陪读,延长亲子阅读的时间,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坚持和耐心,长久地积累下功夫,才能让成绩见到理想。

坚持熟读课文,其实就是需要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家长要作出表率,遇到语文老师布置了熟读课文的作业,要积极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尽快开展熟读练习。在熟读之前,和孩子一起复习课文,是新课文还是已学课文,把生字词先梳理一遍,再进行熟读,边读边思考,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课文讲的什么意思,我是否都能理解。这是建立语文学习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家长会认为熟读课文是负担呢?

问题还是出在熟读的次数上,我们不能把熟读作为惩罚的方法,课文学得不好,没有预习课文,没有完成作业,就用熟读100遍这样的作业来惩罚孩子,这显然是有悖学习规律的,家长应该坚持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熟读观念,认真对待每一次熟读课文的练习。欢迎留言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