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认知天性》|如何消除学习厌恶感

2022-04-01 18:45:11 来源: 腾讯网

为什么我要学习?

你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关于学习,我们所拥有的共识

首先,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已经学会的内容才不会在将来被需要的时候消失;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并记忆。年少时不停地接受学校教育,职场中不断地学习职业技能,晚年培养兴趣爱好。擅长学习的人终身受益。

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

【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1、什么样的学习是我们需要的?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转瞬即忘,做的都是无用功。

2、可能你在做虚假学习

我们无法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学得好,什么时候学不好。如果感觉学得很吃力,我们就会转向看似有成效的办法,但没意识到这些方法往往不会带来持久的效果。(这就是我啊!!!)

3、集中训练,反复练习是最无效的学习方式

当你开始准备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反复阅读课本,并集中练习,但这其实是最低效率的一种方式。因为,进行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记忆一些东西,想把它们深深地烙在自己的脑中。“熟能生巧”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精通,也不形成持久地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高考之后就连中学题目都不会做的原因吧。

4、那什么是有效方法呢?

检索式练习—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

5、有效方法怎么操作呢?

我们在阅读完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只需要用一道简单的小问题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也就是给自己布置测试作业。这样的方法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要好得多。

原理在于:负责学习的神经是可以被强化的,具体的方法就是检索记忆,并练习所学的东西。

从陌生的情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从熟练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规则”。

6、每个人都有习惯的学习方式,但是?

人类在学习时可以运用多种天分,而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用全部才能和智谋学习时,效果要超过只用最熟悉的风格学习。

一旦你能熟悉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规则”,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与集中练习相比,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种提炼技能。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高中生,可以数学、英语穿插学习;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穿插着做多项工作。

5、如何无止境地学习而不觉得累?

细化知识。

(1)细化知识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细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新旧知识联系得越多,会觉得越有趣,记忆也越深刻。

我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复盘当天所学的新知识的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是一个老师,正在给我的学生上课,强迫自己把知识点复述出来,在复述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帮助我巩固新知识。

(2)把新知识放到更广泛的情景中有助于学习。

其实就是尽可能地做一张思维导图。打个比方,学习一段历史,你知道的故事越多、越详细,你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就越深刻。

(3)掌握复杂的知识: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

心智模型是外部现实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打个比方,花滑运动员在竞赛的时候,对于做什么样的动作、动作做到何种程度、如何控制速度等等都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各种线索构成心智模型,帮助花滑运动员完成漂亮的动作组合。

心智模型一般是在学习的时候搭建的。

6、智力水平可以改变?

智力水平并非天生注定。实际情况是,每次学习到新东西,大脑就会发生变化—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

也就是说,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是可掌控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

1、不迷信“传统”的学习方法:主张集中练习、反复练习的填鸭式学习

当事关重大时、当抽象的事务被形象化时,当事情和个人息息相关时,你就会把东西学得更牢。打个比方,某个想要打赢官司的当事人说不定他主动学习的法律知识比他的律师还要牢靠。

2、学习假象是如何形成的

对一段文字越熟悉,越能流畅阅读,就会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内容。记下老师说的所有内容,能够背诵课文或课堂笔记,都不代表你理解了它们所描述的真正要义,也不代表你会运用这些内容,更不代表你知道如何把它们和已知联系起来。

3、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学习思路

如果你刚学习了某一门知识,试图反问一下自己以下问题:

(1)你有没有用教材每章前后提炼出的关键词考验过自己?(一般教材书会在每章开头或末尾提出问题或提炼出关键词)

(2)在看到某个概念的时候,能不能把定义讲出来,并在写作中运用到这个概念?(参加过考研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大部分专业课都会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3)在阅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把课本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是去运用这些知识点)

(4)有没有至少在阅读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要点?

(5)有没有试着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

(6)有没有找到课本外的例子?

4、如何运用“元认知”判断自己学会知识与否

元认知: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这对于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不给自己出题的学生,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学习资料的掌握。打个比方,很多学生在听完一门课程或讲座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理解了知识点,就以为已经学会了,不需要学习了。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去想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等到考试的时候,他们想不起概念,更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总的来说,就算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

(1)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的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比如做笔记、反复背笔记等等。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1、转变思维: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考试被过度地提及和运用,老师和学生因为应试苦不堪言。但如果我们不把考试当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看成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那我们就能为自己创作另一种可能:把考试当作工具。

2、如何运用“考试”这个工具

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

小测验相比较于反复阅读,会更有趣味、记忆也会越深刻

3、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

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

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回忆。毕竟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学习,从本意上讲,都是为了能够在以后生活中得以运用。

【小结】

回想自己是否正在进行“假想学习”。如果你正在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感到厌烦的话。可以尝试在学习之后,进行有规律地自测,重新校准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原文在这一章提供了一些简单使用的小策略:比如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准则等。

《小狗钱钱》:所有人都能学会的简单理财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