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07:56:46 来源: 腾讯网
■张 薇
《家庭教育新论》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是作者刘亚洋对自己心灵的记录,是生命与教育的心灵探索。教育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探索家庭教育的意义何在?家庭教育如何影响与造就个体生命?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教师?之于今天的社会现实,思考的维度如何呈现?带着问题意识进入场域,刘亚洋是心怀解决问题的诚意的,这需要持守长时间的观察、思考与判断,最终实现问题的落地与现实的答案。
刘亚洋对教育抱持着长久的热情,大学读的是师范中文系,毕业时就想谋求一份教职。他有一种天然的教育禀赋、深切的教育情怀,极具耐心与韧性。人生的很多选择总会在关键处通往理想的岔路,但也在此后的岁月里不断锤打着他的筋骨,他未因职业与世俗的损耗而丧失辨识前路的能力,反而愈益强盛了他的心灵,我发现,他其实一直走在探索教育的路上,什么都不能令他停息思考的维度。这一次,刘亚洋选择了自我生命的再造,在职业生涯的大半途后,他提前退休,进而完成一生的夙愿,去往西南偏远山区支教——他说,这是他实现教师梦想的出发。
很多年前我就开始思考教师的使命与学生的人生走向,今天看来刘亚洋仿若就是一个教育理想的注解。他实践、思考、写作关于教育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承担一个真正的教师秉持的责任,他超越了职业的屏障,拆除知识的篱笆,在通往理想的路上笃定沉实地行走,愈走愈显示出承担社会责任的质地,这是刘亚洋的“教师品质”,他对何谓教师的诠释及其教育理论在《家庭教育新论》一书中完整呈现。
刘亚洋的生命状态决定了他理解教育问题的维度,也深刻表明他何以有勇气探索家庭教育者对生命之初的“教师”承担:
热爱。热爱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心灵状态之一。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热爱某个事物的时候,他才会有兴趣去了解、探究、思考这个事物的本源,呈现这个事物的本质,表达这个事物的美与特质,完成作为个体生命自我圆满丰盛的人生旅程。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在时间里行走,行走的长度其实并不重要,没有生命的宽度作为支撑,再长的行走也不过是耗费更多的能源而已。因此,刘亚洋热爱教师职业,命运就给他预备了那么多有意思的经历,他坦然接受这些经历,勤恳生活,努力工作,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勇气。他的内心被所热爱的事物填满,视野看到了更为广大的天空,生命上升到另一个段位,并因此得以践行理想。当他不再被生活选择而是自觉选择生活的时候,他获得了生命的自由。
情怀。由此,一种情怀悄然在刘亚洋的生命中生根,帮助他超越自我,体会更博大的世界。情怀使刘亚洋不囿限于小我,不受制于环境,不困厄于洞穴,亦使他体察他人的不幸,悲悯人类共同的苦难,抵达高远的天空,肯定生命的意义,知道生命的脆弱,活出生命的顽强。情怀决定了他即使风雨兼程,心里仍能保持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美好事物的心灵渴望,对生命与世界的同情观照,并且完整地保有了自己。
责任。在这样的情怀里,刘亚洋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是有责任的。就算我们的良知还不够强大,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困境或难以解局,我们仍得承认,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哪怕微不足道,也都领有自己的使命。这是我与刘亚洋曾经多次讨论的问题,刘亚洋确信,时代与社会的前行,一定是由每个个体的光所聚集、所照亮、所推动,教师与教育者是这个责任的诠释者,而孩子与学生则是这个责任的传承者。
学养。阅读、学习、观察、践行、思考是刘亚洋的教育路径。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生命层次与学识学养渐渐垒高。他让读者了解,得当的教育与学习的人生可以锻造怎样的生命:一个拥有学养的人或可成为温婉美好的女子,或可成为儒雅明亮的男子,这样的人会让你看到美是什么,会让你知晓,原来人的姿态也可以成为美的风景,人对他人的态度也会在愉悦他人的时候愉悦自己,人的教养是会在周身散发出光芒的。
创新。教育土壤可能包含了诸多内容,天时、地利、人和、能量、智慧、环境……一粒品质优秀的种子,播种到什么样的土壤中才可以茁壮成长,取决于所有这些元素的集合。一种创新态度的提倡,更有赖于土壤的滋养与呵护。刘亚洋相信,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方式,他在实践中获取宝贵的经验,试图在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中,寻找教育理想的光芒,散发出的是热爱生命的能量。在人类精神生活的长河里,这样的创新或许只是微小的一粒种子。但是只要做了,就是存在了,纵使是暂时没有回声的旷野呼告,它也终究会在某一天春暖花开。
坚持。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坚持恐怕是最为艰难的选择。一颗理想的种子,在某一天深植于我们的内心,然后慢慢发芽、生长,经历风霜雨雪,繁花落叶,最终成为我们生命的信念,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和品格,而世事,很容易吹落一地鸡毛,让我们曾经的理想不复存在。然而,刘亚洋坦承,人的一生仍是要有所选择,有所坚持,有所担当。他别无选择。坚持热爱一种事物,坚持尊重生命,坚持孩子的人生走向是与你我有关的,坚持把美好的声音传达给世界,是他思考与写作教育问题的动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其精神实质是“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这说明教师与环境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探讨,刘亚洋阐述的是,虽然每个人不可能都成为一名教师,但成为“教育者”是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功课,这个教育者包含教育的能力以及提供给孩子的教育环境,即家庭如何在孩子生命的最初,以力所能及的有限资源,为孩子的生长奠定无限可能。这可能是一个理想化的远大前景,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但教育的意义与乐趣也因此凸显,家庭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此。好的教师就如一根火柴,点燃、照亮的是黑暗蒙昧的事物。好的家庭教育亦是生命最初的启蒙,给混沌幽闭的心灵以光明的烛照。刘亚洋的《家庭教育新论》其立论基础即是教育的本质: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心灵人格。这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也很难在短时间完成的功能。刘亚洋既明确阐述了实施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注重传达一种理念,那就是:家庭是最小最基层的社会单位,每个成人作为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者,几乎决定性地引领了个体生命的走向。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灵之眼是否被打开,取决于父母家人的努力,尽管很多人因能力或各种条件受限而无法达成目标,但爱与恒心更重要。这是一个生命教育的过程,也是情感教育的过程,更是思维启蒙的过程——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灵魂。
《家庭教育新论》正是进行心灵探索并使生命敞开从而进入自由丰实的宽广路径,这一条路曲径通幽、草木葳蕤,需攀岩渡河、上下求索,才能迎接光芒。
《青海日报》(2022年04月01日 第8版: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