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22:57:05 来源: 腾讯网
今天的热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肿瘤学专业的研究生复试,第一名初试考了390分,第二名考了331分,差了59分,但复试时,第二名获得了90.86分,第一名只获得了77.93分。最终第二名陈同学超过第一名,获得了录取资格。
这件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开始有人讲这是走后门,第二名的父亲是某学院院长。不过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发现第二名其实是一位普通农民家的孩子。他本科上的是济宁医学院。这所医学院应该是山东省不怎么样的一所医学院。这位学生的英语也不好,只考了47分,但是他在本科期间发了一篇SCI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6.58。
我看了下,这些事大概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第二名挤掉第一名很容易理解。读研跟读本科不一样。本科主要任务是学习,跟高中区别不大。到了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考察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导师们对考研成绩并不是太看重,尤其考研越来越高考化,很多人一上大学就开始准备考研,所以现在的考研高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这位陈同学在实验室里已经工作过,而且把实验结果写成了SCI论文,科研经验远高于没进过实验室的人。另外,他的本科院校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医学院,他能写出英文的SCI论文,说明他下了不少功夫。
在做科研时,天赋很重要,另外性格和素质也很重要。这位陈同学能克服这么多困难做成这事,这个态度是老师们欣赏的。
至于为什么考研没有考好呢?有个解释,说陈同学在2021年7月份的时候忙着写稿,没有时间复习。这个理由很让人信服。
有人说,在2021年,协和医学院的这个专业的录取也是这样。第一名初试373分,复试80.86,另外一名初试337分,复试88.57,最终是337分的人被录取。
其实初试第一名被刷并不是新闻,每年都会有很多。前几天,还有一个热搜。清华计算机学硕专业,初试405分,数学满分150分,在所有学生里排第三,比第一少三分,但没有通过复试,被刷。大家也议论纷纷。这位学生的本科专业是材料,跨考计算机,估计复试表现不好,就被刷了。
我今天看到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一位考生,考了381分,初试第一名,但复试成绩只有64分,被淘汰。后来有好事者发现,此人在2021年的近物所考研拟录取名单也出现过,初试考了342分,排第二,复试被淘汰。这位考生不信邪,连续两年考近物所,都被刷。
有一种悲伤就是,近物所只能靠近,不能走进。不过悲欢并不相通。近物所今年有个幸运儿,297分的考生,最终凭借复试第一成功入围。
如果有人对初试成绩高被刷有意见的话,说明对考研的规则还没有明白。考研分初试、复试,现在复试越来越重要。原因就是考研高考化,有很完备的复习攻略,有完整的真题,考高分不算什么。如果学校要找出真正能做科研的人来,必须要看复试的结果。
前几天,有好几位大学教授抱怨,在复试时,学生们回答不出稍微要思考一下,甚至是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问题。因此,如果复试表现优秀,肯定会被录取。
教育部对复试在总成绩里的占比有要求,30%~50%,越好的学校复试的占比越高。在2020年,教育部开会要求提高复试的占比。一半对一半,那初试第一,复试被刷就非常正常了。以后大家应该习惯这种情况才好。
不过,对于协和医学院的陈同学,我另有一个看点。这位是山东学生。山东学生真是热爱读书,即便起点不高,也不放弃,而且特别认真踏实。陈同学英语考了47分,虽然他可能没有复习,但也说明他的英语真的很差。可即便很差,他也写出了英文论文。可以想象,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最终上岸协和。
最近还有一个热帖,一位浙大的博士生,读博8年没有毕业,在送外卖。这位博士叫孟伟,今年31岁,本科是浙大的优秀毕业生,选择了直博,但遇到了种种问题,一直没有出成果,毕不了业。
看了下介绍,这位博士生也是山东人,山东邹平人,而且也非常坚持。孟伟读博期间遇到了困难,导师建议他转硕。这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好博士的,能拿一个硕士学位毕业,出去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毫无问题。但孟伟拒绝,他觉得自己没有干出成果,既然已经开始干了,就一定要做到底,要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出来。
按照计划,孟伟应该是2019年毕业,没有如期毕业后,学校的补助不发,导师在期末会给他发一两千块钱,非常少。在这个情况下,孟伟在2021年生了小孩,小孩不幸得了心肌炎,重症病危,家里没钱,因此孟伟就出去送外卖。即便到这个地步,孟伟还是想着要完成毕业论文,拿到博士。
对孟伟的行为不评价,只是再次感叹山东人真爱读书,真是够坚持。
现在全国大学里,山东籍研究生占比非常高,很多大学都排第一。不知道,多少年后,山东籍的院士会不会排第一?哈哈,江苏、浙江籍考生是不是应该奋起了?
究竟谁是天下英才的出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