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8所园(校)率先试点推进幼小衔接

2022-03-31 09:53:18 来源: 腾讯网

在幼儿园内,老师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能有效促进幼小衔接。 资料图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2021年8月,新兴县入选“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项目)”,县内8所园(校)率先参加试点工作。以建设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为抓手,新兴县全力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小学是“零起点”教育,但不等于孩子能够“零预备”入学。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盲目追求显性结果,忽视对孩子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隐性教育过程;一些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驱使,开设兴趣班、特色班迎合家长心理以吸引生源,不顾及幼儿成长规律,不注重个人能力、个人品质的培养。如此下去,幼小只能“衔”而无法“接”,必然造成衔接断层。

为切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稳步实施,减缓衔接坡度,新兴县精心部署,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各试点园校开展结对联盟,并根据实际制定项目推进整体方案和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衔接计划,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同时,通过建立“三个机制”(结对教研机制、幼小课程双向衔接机制以及家园校三方联合机制),构建校际教研联合体,组织教师开展联合教研、培训,实现校际合作、优质互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园(校)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幼儿到小学生是每个孩子人生过程都要完成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发展的自然延伸。只要我们家校园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的成效,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因素,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快乐起航,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新兴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春红表示。

■相关

作为家长的您,面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准备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家长对幼小衔接在思想认知上有哪些误区呢?如何走出误区?家长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习惯?……笔者整理了一些误区和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小衔接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幼小衔接存在的三大误区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其核心是,让幼儿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认知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使其具备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实现顺利过渡。但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方向、方式普遍出现了偏差,存在认知误区。

误区一:幼小衔接暑假班

家长将幼小衔接理解为入读小学前的一个月是过渡期。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暑假班,开始强制性、短暂性、急功近利性质地进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的培养及纠正。

误区二:过分焦虑,期待过高

家长担心、忐忑、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不习惯小学生活,更害怕的是担心孩子输在小学教育的这条“起跑线”上。

误区三:幼小衔接等于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计算、识字与拼音。对孩子的能力水平没有准确的评估,运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提前学习。

促进幼小衔接的三大教育途径

一、多维能力开发,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是贯穿于幼儿园三年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社交能力、独立品质等的养成。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通过游戏、实践的方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沟通能力、发现探索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亲子陪伴,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长的陪伴,陪伴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孩子到小学后适应新的环境,家长也应做到高质量陪伴。首先,可以制定与孩子的亲子时间表。例如每天20分钟的亲子阅读、亲子手工、餐后散步、周末游玩等。其次,教会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睡觉,自己照料自己,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在家中可为幼儿创设一方属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引导他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行解决日常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三、正确对待知识准备,减少焦虑

为幼儿挑选图文并茂、以图像为主的图像书,让幼儿在画面和故事内容的吸引下逐步喜爱上读书,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进行随机识字和游戏识字,为孩子做充分的识字准备。

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提到,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运用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数概念发展才是符合本阶段儿童学习规律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去购物、查阅家庭数学小游戏并和孩子一起进行,不断累积数概念知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填鸭式、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梁晓珺 陈春红 赵杏银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