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呼吁中国停止使用筷子”,义务教育下的“漏网之鱼”,最终沦为笑柄

2022-03-30 05:53:48 来源: 腾讯网

“双标”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如果一个人面对同样的事情,其评价或行为,会根据发生对象不同而截然相反,就能称之为“双标”。打个比方,假如某个人追星,对自己所喜欢的明星犯法百般洗白包容,对家明星犯法,却拼命嘲讽谴责,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了。

宽于待己,严于律人是许多“双标者”的通病,所以《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这样的思维推动下,有的人特别喜欢从各方面拿标准绑架别人,却疏于要求自己。

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名、引起大量关注、至今仍频繁活动的“瑞典环保美少女”,就属于此列。

这位“环保少女”我们并不陌生。她今年也才18岁,却已成名数年,其身影时常出现在聚焦世界目光的重要场合,比如美国国会、TED讲坛、联合国气候峰会等等,她俨然已经成了欧美国家一张“环保牌面”,其呼喊环保的“正义眼神”所到之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细究她从成名到如今的表现,不难发现她几乎就是“双标”二字化身。这位名叫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的瑞典女孩,从小在社交上便有些障碍,这使她的心理日渐变得异于常人,她无法和身边的同学玩到一起,总是安静地坐一边看花望天空,想着自己的事情。

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看到了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环保纪录片,此后,便决定做个号召环保呼吁低碳的“地球斗士”。其实按照我们的理解,真要低碳环保,可以去植树,可以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不使用塑料制品,骑自行车出行等等,但格蕾塔的做法却是“一鸣惊人”。

2018年9月,瑞典大选之际,格蕾塔逃掉了课程,举着写有“为气候环境罢课”字样的牌子坐在了国会门口,经过媒体渲染,这个本应照常上着高中的女孩行为成了世界正义标榜。

环保问题,世界各国本来都应该关注,毕竟地球是全人类的,工业化带来的碳排放量增多与海洋污染等问题也的确警醒着我们。格蕾塔喊出了环保口号之后,还发起了号召所有学生罢课、提醒各国注意环保的活动,将“环保”与“叛逆”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无疑让青少年觉得很炫。

格蕾塔就这样走红了,甚至成为了欧美各国的环保招牌,她在公开场合激烈批评各国污染行为的模样深入人心,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成为美国《时代》年度人物,甚至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她受邀参加各大活动,接受BBC电视台采访报道,大谈气候危机应该得到人类重视。

但凡与气候环境问题有关的重要场合总能看到格蕾塔,她将矛头对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问题,甚至称中国人不应该用筷子。

虽然并没有看到她本身除了喊口号外还为环保做了什么实际行动,但仍有大批媒体将她评为环保第一人,她的追随者更是越来越多,追随者认为格蕾塔年轻勇敢,做了许多大人物都没注意的事。

就像古语说的,日久见人心。环保与否,终究不是看嘴上怎么说。很快,就有关于格蕾塔自己铺张浪费、言行反复打脸的爆料出来了。

她称自己不会使用塑料品,却被拍到坐在车上吃塑料包装的方便食品,使用了木制餐具;

她称自己为了低碳选择坐帆船去纽约参加“青年气候峰会”,却被发现其团队用飞机将帆船从纽约运回去,而飞机正是格蕾塔大肆批评的出行工具;

她说自己不浪费食物,却被发现吃面包时扔掉面包边;

甚至连她出现在气候大会上时,也穿着塑料制的雨衣,好像完全忘了自己曾如何谴责一些国家塑料泛滥。

而格蕾塔“双标”真面目暴露得最为彻底的时刻,便是在日本宣布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后,没有任何的指责。我们都知道日本此举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后果,但这位喊环保喊得十分起劲的斗士,在核废水事件上却选择沉默,除了转发一条新闻外,没有半句评说。

这样的“环保少女”人设,终究沦为了笑柄。即使她如今仍然拥有名气,仍然频频出现在西方气候会议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她的所谓环保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双标炒作,这样的人其实非常可怕,他们永远举着放大镜找别人的问题,站在道德制高点自以为是地维护正义自我感动。

国内发展太快了,几年时间,国内的地铁、共享单车、扫码支付、高铁等全部超出人们的认知,当然也包括工作尤其是强度。

如今的社会,真的是瞬息万变。如果家长们还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培育孩子,按照固定的模式帮他们选择发展的方向,很大可能会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那么,孩子们如何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成为现在的学霸,而是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唯有这种学习的能力,才是孩子应对未知未来的最好的武器和铠甲!

针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在一次采访中任正非也语重心长地说过:”我们的未来只能靠自己人,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孩子对数理化学科失去了兴趣,剩下的只有各种试题和公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能够拥有创新思维呢?

所以当初杨振宁回国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曾建议:“我们在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时候,要特别启蒙他们的数理化学科,从小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思思维。”

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阶段,5~15岁是发展的黄金年龄,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启蒙教育数理化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那么就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科学家潜质。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