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09:51:42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数字之外,“恢复”和“延续”或许才是辽宁经济运行“半年报”的主色调。
据辽宁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6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6.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951.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6823.1亿元,增长10.1%。
基于上述数据,有分析认为,辽宁经济继续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稳”为底色
事实上,辽宁经济的运行态势早有迹可循。迹象最早显现于今年一季度。彼时,向好信号持续传递。
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正式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
4月2日,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了《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东北全面振兴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并对下一步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与此相伴,一季度,辽宁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8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0%、16.6%、11.5%。
《辽宁蓝皮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认为,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辽宁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经济运行渐回常态,呈现“逐季回升,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21年,辽宁省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上半年,辽宁“三驾马车”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市场消费不断回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进出口总额增势趋向好。即便是此前曾备受“担忧”的服务业,也得到快速恢复,且重点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执笔要“实”
“辽宁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解决好发展环境问题,包括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创新创业的生态。”在今年1月1日召开的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强调。
年初以来,辽宁将营商环境视作“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减税费负担、降制度成本、提服务质量、宽市场准入、引金融活水,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辽宁全省共发出8.9万张新设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办理4.9万笔告知承诺审批,优化15万笔准入服务审批事项,惠及9.6万户企业;12345热线平台受理各类企业、群众诉求问题197万件,办结192万件,办结率97%。
与此同时,辽宁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产业赋能增效,推进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对于环境的“温度”变化,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感知最为“敏感”,反馈也最为“直接”。
数据显示,上半年,辽宁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20.2万户,同比增长7.4%。新登记32.4万户,增长15%,其中,新增企业9万户,增长13.6%;新增个体工商户23.3万户,增长16%。全省新增高新企业数量超过600家,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700家。
且行且思
在辽宁今年的经济工作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笔墨厚重,且一以贯之。
《辽宁蓝皮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认为,新动能逆势增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望继续推动新动能发展。随着我国高科技企业将产业链转向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加上高科技产业主要为资本密集和智力密集型,全省部分高技术行业和新产品快速增长。
据统计,今年1至6月,辽宁全省19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营业利润达365.6亿元,同比增长56.4个百分点;全省登记认定技术合同7721份,技术合同成交额264亿元,同比增长51.9个百分点;全省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437.4亿元,同比增长17.8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出口收入11.9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为了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前不久,辽宁省还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赋能的相关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3年,辽宁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比例要达到43%,规上工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率达到5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4%,人均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160台/万人。
“半年考”稳中加固,辽宁未来可期。(程景亮 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