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足迹

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产业发展“升级版”

2018-04-09 22:53:38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位于海南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宛如一座花园。开园以来,软件园产值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截至2017年12月份,入园企业已达2481家,腾讯、华为、百度等龙头企业先后进驻。园区企业税收2010年时不到1000万元,而今年前两个月,企业税收已经超过3亿元。

连续3年保持25%以上增速的互联网产业,是海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重点产业加快成形

长期以来,海南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占比过高,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素质不高;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业比重由1988年的31.6%,提升到2012年的46.9%,但对GDP的贡献率仍然偏低。尤其是房地产无论在投资还是税收方面都“一业独大”,也成为掣肘经济发展的老问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发展潜力大,要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海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海南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和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海南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打破市县行政区划和利益藩篱,“多规合一”谋篇布局旅游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健康教育园区等6类24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积极完善路、光、电、气、水的“五网”基础设施;通过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5年累计减少审批事项1200多项,减幅达到80%以上;建成全省“一张审批网”,各园区内开展了“极简审批”改革试点,新增市场主体31.8万户。

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充分发展,创新创业浪潮涌动,市场活力竞相迸发。12个重点产业增加值两年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速,目前占GDP比重已达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顶梁柱。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提高到55.7%。

2017年举行的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5年的努力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12个重点产业成形成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产业结构趋近20∶20∶60。

“决不让海南变成房地产加工厂。”“海南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作出承诺。

旅游业迈入3.0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成了海南岛旅游的最佳推广词。如今,海南省接待游客数量依然年年创出新高,但旅游市场的主角,已经由以往“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观光旅游,让位于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

应和着市场的升级,不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新内涵。

以新理念整合资源,走全新的旅游品牌景区发展之路。位于海棠湾的水稻国家公园打出农旅融合牌。在稻田花海中,“出没”着300多只1∶1的恐龙模型,这里不仅有袁隆平院士的水稻科研基地和三亚南繁综合实验基地,还是全球首个恐龙科普基地;而到了夜间,灯光亮起、音乐响起,这里变成大型实景演出的欢乐海洋。

提供新产品,造就新体验。与海豚海狮互动、和海洋动物潜水、探索水族馆奥秘……大型综合旅游体亚特兰蒂斯集吃、住、游、购、娱5大旅游要素于一身,其进驻海南,丰富和补充了海南休闲娱乐的业态。

“海南旅游进入3.0时代。”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调研员唐嗣铣介绍,三亚旅游将在以往一线“蓝色旅游”的基础上,挖掘山地森林的“绿色旅游”潜力;同时要抓紧带动周边资源融入,打造大三亚旅游经济圈。

党中央的强力支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

3月31日,一家“超级医院”在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业了。自从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设立并给予九项支持政策,我国第一家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2016年,海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省。如今,海南旅游业又在谋划迈向优质旅游的新目标——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中国邮轮特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平)

热门资讯